[实用新型]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96344.7 | 申请日: | 2022-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996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 发明(设计)人: | 涂家富;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30 | 分类号: | B60H1/3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黄静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空 调进 风口 结构 车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和车辆,所述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包括有进风箱体、开设在进风箱体处的用于供车外空气流入到进风箱体中的外循环进风口、开设在进风箱体处的用于供车内空气流入到所述进风箱体中的内循环进风口以及布置在所述进风箱体中的风门,通过所述风门的运动,所述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在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和混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设置成用于对来自外循环进风口的车外空气进行反弹,以用于防止车外空气进入到内循环进风口中。通过在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叶片,所述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混风模式中内、外循环进风口之间的窜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以及包括这样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常见的汽车空调进风系统具有内循环模式和外循环模式,其中,在内循环模式下,空调系统仅仅接收循环再利用的车内空气,这不仅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能够防止车外污染气体进入到车内。与此相对,在外循环模式(还能够被称为新风模式)下,空调系统仅仅接收车外新鲜空气以便改善车内环境,这在外部环境未受到污染的情况下是较有利的。随着要求的提高,很多空调系统还能够具有混风模式,在该模式下,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均部分地打开并且由此空调系统接收车外新鲜空气和循环再利用的车内空气。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内循环进风口和外循环进风口通常相邻地进行布置并且共用一个风门,在混风模式下,车外空气能够泄漏到内循环进风口处并且由此进入到进风箱体中,也就是说存在内外通道窜风的情况。车外空气在未经过滤或未经加热或制冷的情况下进入到内部风道中,会影响乘客的体验并且严重时会危害乘客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不同的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混风模式下能够防止内外进风口窜风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和车辆。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其包括有进风箱体、开设在进风箱体处的用于供车外空气流入到进风箱体中的外循环进风口、开设在进风箱体处的用于供车内空气流入到所述进风箱体中的内循环进风口以及布置在所述进风箱体中的风门,通过所述风门的运动,所述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在内循环模式、外循环模式和混风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设置成用于对来自外循环进风口的车外空气进行反弹,以用于防止车外空气进入到内循环进风口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在所述内循环进风口处设置有多个叶片,所述多个叶片彼此间隔开地以其端部固定在叶片连杆上,所述叶片连杆布置在所述进风箱体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所述多个叶片以其端部经由接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叶片连杆上,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还具有与所述叶片连杆或所述叶片耦联的驱动机构,借助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叶片进行摆动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所述叶片连杆固定在进风箱体外部,所述叶片的端部穿过进风箱体固定连接到所述叶片连杆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所述叶片连杆包括有多个相对于彼此可运动的连杆区段,在其处相应地固定有叶片,所述叶片连杆配属有驱动机构,借助所述驱动机构将所述叶片连杆置于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所述叶片连杆容纳在设置在进风箱体处的滑槽中,所述叶片连杆配属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叶片连杆在所述滑槽中进行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提出的车用空调进风口结构,其还具有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器,借助于所述控制器基于风门的位置操控所述叶片连杆或叶片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未经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963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内胆纤维缠绕气瓶
- 下一篇:一种环境工程用固体废物粉碎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