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电池模块、模组及新能源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220040494.6 | 申请日: | 202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35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马洪涛;谢炫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07 | 分类号: | H01M50/507;H01M50/516;H01M50/509;H01M50/298;H01M50/249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何智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块 模组 新能源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块、模组及新能源汽车,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软包电池模块,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及第一汇流排;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后贴合在第一汇流排的第一面上。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不同电芯中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构成由多电芯并联的电池模块,焊接后的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分别连接有第一汇流排,从而能够在组成电池模组时直接通过第二汇流排连接不同电池模块的第一汇流排即可实现电池模块的串流或并联而无需在第二汇流排上设置极耳槽,从而有效的增加汇流排的过流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有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块、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包电池的极耳与汇流排的焊接通常为在汇流排上设置极耳槽,软包电池的电芯极耳穿过极耳槽后再对极耳进行折弯辊平贴紧汇流排,极耳在上,汇流排在下进行焊接。
但是,由于汇流排需要设置极耳槽,造成汇流排电流只能通过极耳槽两侧过流,随着电池充放电倍率等过流要求不断提高,电芯的极耳越宽,汇流排两侧空间越小,现有的软包电池极耳汇流排结构难以满足充放电过流要求;同时,由于现有汇流排两侧过流能力不足,因此往往需要采用铜汇流排,导致汇流排往往较重、较宽和较厚,存在散热较差、温升较高的缺陷,同时会增加电池模组的结构空间及重量,降低了电池模组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块、模组及新能源汽车,以解决现有的软包电池电芯极耳与汇流排结构过流能力不足、散热差、温升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包括第一电芯及第二电芯,所述软包电池模块还包括:
第一汇流排;
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后贴合在所述第一汇流排的第一面上。
可选地,所述软包电池模块还包括:
隔离层及电芯支架;
所述第一电芯、所述隔离层及所述第二电芯依次贴合后安装在所述电芯支架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极耳激光焊接在所述第一汇流排的第一面上。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为泡棉。
可选地,所述软包电池模块还包括:
汇流排支架,安装于所述电芯支架;
所述汇流排支架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及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第一端指向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一端指向交汇形成夹角;
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电芯的极耳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槽;
所述第一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的部分与所述第二电芯的极耳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部分焊接后贴合在所述第一汇流排的第一面上;
所述第一电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槽的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极耳具有相同的极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具有相同极性的极耳焊接后同向弯折并与所述汇流排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汇流排支架与所述电芯支架通过互相配合的卡扣或卡槽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一电芯或所述第二电芯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40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线式环形器耐压自动化测试设备
- 下一篇:一种钢化玻璃自动磨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