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31195.6 | 申请日: | 2022-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8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许利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赫恩斯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 代理公司: | 郑州汇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7 | 代理人: | 郭小电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国***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路 实现 负载 敏感 控制 集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它包括阀块,所述阀块上安装有溢流阀、压力补偿流量调节阀、手动流量调节机构和旁通型流量调节阀,所述阀块侧壁上设置有压力油的主进油口P、负载压力反馈口LS、主回油口T及工作油口A1、A2、A3、A4、A5和压力监测口M;该集成阀组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可实现电比例、手动等多种控制方式的自由组合,可依据客户的控制原理需求灵活装配生产,可变性强且使用更便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
背景技术
负载敏感控制系统是一种感受系统压力-流量需求,且仅提供所需求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回路,其高效的特点使负载敏感控制成为所有传动及控制系统的理想设计方案。
目前系统应用中均需用到负载敏感多路阀,而这种多路阀的专利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几家液压巨头厂家手中,我国液压基础起步晚,目前能批量生产此类多路阀的厂家仍在不断探索和努力中,这也造成我们在使用中处处掣肘,采购价格高,货期长,话语权不大。
另外多路阀采用片式结构,模块化生产,拼接组装而成,当负载敏感系统中一些执行元件不需要精确流量比例控制时,也不得不选择模块化产品,可变性较差,将额外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缺陷,该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可实现电比例、手动等多种控制方式的自由组合,可依据客户的控制原理需求灵活装配生产,可变性强且使用更便捷。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它包括阀块,所述阀块上安装有溢流阀、压力补偿流量调节阀、手动流量调节机构和旁通型流量调节阀,所述阀块侧壁上设置有压力油的主进油口P、负载压力反馈口LS、主回油口T及工作油口A1、A2、A3、A4、A5和压力监测口M,压力监测口M 经液压管线连接有压力表,所述主进油口P与压力监测口M及溢流阀的进油口在阀块内的PJ点交叉汇合后分为五路,第一、二油路分别通过压力补偿流量调节阀与工作油口A1、A2连通,第三、四油路分别通过手动流量调节机构与工作油口A3、A4连通,第五油路经旁通型流量调节阀、第三电磁阀后与工作油口A5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补偿流量调节阀包括压力补偿阀和流量控制阀,所述主进油口P依次经压力补偿阀、流量控制阀与工作油口A1或A2连通,流量控制阀的出油口和压力补偿阀的控制油口均通过第一单向阀或第二单向阀与负载压力反馈口LS连通,依靠单向流通性能可避免支路同时动作时负载反馈压力的互相干扰,保证最高负载压力的有效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手动流量调节机构包括手动流量调节阀和电磁阀,所述主进油口P依次经手动流量调节阀、电磁阀与工作油口A3或A4连通,电磁阀的出油口通过第三单向阀或第四单向阀与负载压力反馈口LS连通,电磁阀的卸油口与主回油口T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出油口经第五单向阀与负载压力反馈口LS连通,第三电磁阀的卸油口、旁通型流量调节阀的旁路油口及溢流阀的出油口均与主回油口T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可实现液压系统压力-流量多支路间的负载敏感控制功能,打破国外企业对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垄断,极大缩短制造时间,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多支路可实现负载敏感控制的集成阀组,采用多个插装阀设计成集成阀组的方式,可实现电比例、手动等多种控制方式的自由组合,可依据客户的控制原理需求灵活装配生产,可变性强且使用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原理图;
图2 是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赫恩斯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赫恩斯柯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311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I人脸识别的楼宇对讲系统
- 下一篇:一种质量工程用检测计量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