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门拆装的支承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20024024.0 | 申请日: | 2022-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59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张忠全;曾凯凯;闫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B66F7/02;B66F7/2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曾海艳 |
| 地址: | 130013***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门 拆装 支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门拆装的支承装置,包括安装架、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安装架由多根连接杆横纵交叉固定连接而成;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板,移动板水平设置在移动件上,移动件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第二线和杠杆;杠杆的支点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杠杆第一段的延伸长度大于杠杆第二段的延伸长度,第一线的第一端与杠杆第一段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线的一端与杠杆第二段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线的另一段位于移动件的正上方,并与移动件固定连接。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很省力地将拆卸下来的车门稳定地移动至远离汽车本身,减少了对车门造成二次损伤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工装的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门拆装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返修过程中,由于车门钣金上经常会出现凹坑、划伤、色差等缺陷,需要将车门从汽车车身上拆下来进行维修。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两个工作人员配合的方式,将汽车车门进行拆装、搬运和维修,由于汽车车门较重,会造成工作人员操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没有专门的车门维修平台,经常在汽车车门钣金上造成凹坑、划伤,需要二次返修,造成返修工时的延长,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门拆装的支承装置,包括安装架、移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安装架由多根连接杆横纵交叉固定连接而成;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板,移动板水平设置在移动件上,移动件沿着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在安装架上;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第二线和杠杆;杠杆的支点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杠杆第一段的延伸长度大于杠杆第二段的延伸长度,第一线的第一端与杠杆第一段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线的一端与杠杆第二段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线的另一段位于移动件的正上方,并与移动件固定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第一线可以使移动板沿着竖直方向移动,当需要拆卸汽车车门时,将本申请的装置放置在车门下方,拉动第一线使得移动板向上移动至车门底端,拆下车门后车门掉落在移动板上,再拉动第一线,使得移动板带动车门向下运动,远离汽车车身,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很省力地将拆卸下来的车门稳定地移动至远离汽车本身,减少了对车门造成二次损伤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滑轮,滑轮位于移动板端面的正上方,并与安装架转动连接,第二线绕过滑轮的圆周面后与移动件固定连接,移动件与滑轮之间的第二线为竖直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滑轮,改变第二线拉动移动件的方向,保证第二线竖直向上拉动移动件,使得拉动移动件更加省力和稳定。
优选地,还包括翻转组件,翻转组件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气弹簧;第一板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尺寸与移动板的尺寸相匹配,未翻转时第二板为竖直设置,第一板垂直固定设置在第二板的底端,第二板的顶部与安装架的顶部铰接;气弹簧的压力缸的端部与安装架底部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的端部与翻转完成后第二板的底面铰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拆卸下来的车门在随着移动板下移过程中会掉落在第一板上,通过拉动第一板,气弹簧会对第二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车门随着第二板由竖直状态变为水平状态,并保持在水平状态,为车门提供了维修平台,并且工作人员无需弯腰就可以维修车门,方便了工作人员维修车门。
优选地,所述气弹簧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翻转完成后第二板底面相对的两侧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气弹簧,可以提高对第二板支撑的稳定性,保证工作人员在维修车门时,车门保持稳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移动板上均包覆有防撞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板、第二板和移动板上均包覆上防撞板,减少车门在本申请装置上发生二次损伤的情况,可以对待维修的车门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的自由端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板上设置第二把手,通过拉动第二把手而拉动第一板,从而带动气弹簧缓慢向上支撑第二板,设置第二把手方便了工作人员拉动第一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200240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构造柱浇筑小车
- 下一篇:一种半环折弯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