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车中宽度可调的扰流板系统及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34324.9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23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华;李伟;毛宏泰;张远骏;黄晶;祖湃;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杜娟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车 宽度 可调 扰流板 系统 调节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行车中宽度可调的扰流板系统及调节方法,涉及车辆扰流板技术领域,包括:所述扰流板系统包含控制器和三个分段扰流板,分别为顶扰流板和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扰流板;每个分段扰流板均通过调节结构安装于驾驶室后围板;所述分段扰流板包含外层的固定扰流板体和内层的运动扰流板体,所述固定扰流板体通过调节结构的一部分结构固定于驾驶室后围板,所述运动扰流板体通过调节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安装于固定扰流板体;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运动扰流板体相对于固定扰流板体做伸张运动或缩合运动。本申请的扰流板系统及调节方法,实现在行车中扰流板宽度可调节,同时能够向外张开或合拢,灵活调节主挂间隙,保持最小风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扰流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行车中宽度可调的扰流板系统及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长途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车辆具备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面上的牵引车的驾驶室后围基本都配置扰流板,用以降低整车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
原厂设计的扰流板基于法规要求以及工作台(位于驾驶室后围板和货箱之间缝隙处)上下方便性的要求等考虑,也为了匹配标准尺寸的货箱,设计的扰流板的宽度较窄。在牵引车工作实践中,长途物流用户经常不使用标准货箱,而采用超宽货箱,然后相应地对牵引车改装,安装加宽非标扰流板,以实现最小风阻,最佳燃油经济性。
针对超宽货箱更进一步地,市面上的部分牵引车对顶扰流板加装电机,控制顶扰流板旋转,实现向外张开或者向内合闭,但侧扰流板均为固定宽度。
仅对顶扰流板进行改进的扰流板系统,仍旧存在以下缺陷:
①原厂设计的扰流板系统的侧扰流板仅适用于标准货箱,如果用户使用非标货箱,则侧扰流板会因宽度不足,整车无法达到最优风阻,增加油耗;②若用户改装足够宽度的侧扰流板,会牺牲了大部分的主挂间隙,主挂间隙小会导致上下工作台空间不足,以及复杂路段转向时货箱回转空间不足;③顶扰流板电动调节方案仅能调节顶扰流板旋转角度以实现高度变化,侧扰流板无法与非标货箱最佳匹配;而即便将顶扰流板电动调节方案移植到侧扰流板中,顶、侧扰流板也只能简单的向外张开或者向内合闭;而要在张开大角度时,能够适用,则需要将侧扰流板宽度设置较宽;较宽的侧扰流板在向内合闭至小角度(即侧扰流板接近平行于驾驶室侧端面)时,会使得主挂间隙小而导致转向时货箱回转空间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中宽度可调的扰流板系统及调节方法,实现在行车中扰流板宽度可调节,同时能够向外张开或合拢,灵活调节主挂间隙,保持最小风阻。
为达到以上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行车中可调的扰流板系统,所述扰流板系统包含控制器和三个分段扰流板,分别为顶扰流板和两个对称设置的侧扰流板;每个分段扰流板均通过调节结构安装于驾驶室后围板;
所述分段扰流板包含外层的固定扰流板体和内层的运动扰流板体,所述固定扰流板体通过调节结构的一部分结构固定于驾驶室后围板,所述运动扰流板体通过调节结构的另一部分结构安装于固定扰流板体;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运动扰流板体相对于固定扰流板体做伸张运动或缩合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调节结构包含基座支架和运动支架,所述基座支架固定连接于驾驶室后围板和固定扰流板体;
所述运动支架固定连接于运动扰流板体,所述运动支架和基座支架通过连杆组件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杆组件包含一根主动杆,所述扰流板系统还包含三个电机;所述控制器通过一个电机单独控制顶扰流板,还通过另外两个电机同步控制两个侧扰流板;每个电机驱动对应分段扰流板的调节结构的主动杆旋转,进而带动连杆组件运动,使得运动支架做伸张运动或缩合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运动扰流板体相对于固定扰流板体具有极限伸张位置和极限缩合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343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