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高品质透明大豆磷脂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24726.0 | 申请日: | 202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0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杨继国;姚向阳;朱东奇;唐语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9/10 | 分类号: | C07F9/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宫爱鹏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品质 透明 大豆磷脂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大豆副产品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品质透明大豆磷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双溶剂体系1:将大豆磷脂用非极性溶剂溶解,然后加入一定量的一元醇水溶液,搅拌,得到混合液1;(2)将混合液1离心除杂,收集上层非极性溶剂清液;(3)双溶剂体系2:在收集的上层非极性溶剂清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多元醇,搅拌,得到混合溶液2;(4)将混合溶液2离心除杂、除水,收集上层非极性溶剂层清液,回收非极性溶剂,得到透明大豆磷脂。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具有工序简单、设备要求低、溶剂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所制备的大豆磷脂透明度极高,流动性好,且未检测出影响大豆磷脂透明度的蛋白、多糖等物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豆副产品加工领域,特别是磷脂深加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制备高品质透明大豆磷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磷脂是油脂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具体来讲,主要是由大豆毛油精炼加工中水化脱胶的副产物经过进一步加工而得到的。由于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因而磷脂作为油脂精炼的副产物资源丰富。
磷脂几乎是所有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对细胞的正常代谢及生命过程具有决定作用,在人体中,磷脂可以调节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科学研究表明,大豆磷脂具有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促进脂肪代谢,调节血脂,预防冠心病、预防胆结石、抗肿瘤、抗炎症等生理作用;大豆磷脂作为乳化剂可以应用在多种食品中;大豆磷脂具有胶体性质,又是天然的两性物质,同时磷脂能够调节细胞膜的渗透性,可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工业中。
目前,国内生产的大豆磷脂主要存在透明性差的特点,解决大豆磷脂透明性差的技术难题成为研究重点。专利CN 108003187 A公布了一种通过使用非极性溶剂对所述原料进行稀释,经过离心预除杂、滤饼层过滤、再次离心分离、脱除溶剂等步骤得到了透明度高的大豆磷脂;专利CN 108969768 A公布了经过溶剂萃取、低温沉淀、多级滤膜过滤及低温真空脱溶工序获取药用透明大豆磷脂,提高了透明大豆磷脂的收率和卵磷脂含量,且经过多级滤膜过滤,微生物去除率高,制得符合药用辅料(供口服)标准的透明大豆磷脂,品质优良;专利CN105010721A公开了一种了一种多步耦合制备高透明度浓缩磷脂的方法,以饲料级浓缩磷脂为原料,以正己烷或其他非极性溶剂将原料进行溶解,经过离心预除杂、精密过滤、食品级双氧水脱色、吸附处理等多步耦合过程,得到正己烷不溶物含量小于0.05%、透明度高、色泽浅的透明大豆浓缩磷脂。文章《高品质大豆浓缩磷脂的制备》中公开了一种饲料级大豆浓缩磷脂与正己烷混合经离心除杂、无机陶瓷膜过滤、过氧化氢脱色等步骤可以制备得到高品质磷脂的方法。
文章《无机膜制备高品质磷脂研究及工业化生产》研究指出,大豆磷脂中影响透明度的杂质主要为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为45.64%,糖类33.22%(其中水溶性多糖15.86%)。
因为磷脂粘度大,现有除杂技术均采用非极性溶剂稀释磷脂,降低粘度,再通过离心、滤饼、无机陶瓷膜或精密过滤等技术手段将磷脂中的杂质脱除,但是,本发明发现,上述技术手段虽可以提高大豆磷脂的透明度,但制备的大豆磷脂仍然会存在发蒙的情况,除杂不彻底,究其原因,是因为影响透明度的一些蛋白质、糖类及一些糖蛋白、糖酯类物质因为极性的原因,会有一定量的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虽经过离心机离心、滤饼、无机陶瓷膜或精密过滤等技术手段可除去绝大部分影响透明度的杂质,但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的那部分杂质仍然会影响大豆磷脂的透明度。
此外,现有技术存在工序多、需要设备精密、设备投资费用高等缺点,例如:使用无机膜过滤制备食品级浓缩磷脂的方法,但是过滤过程中易造成膜堵塞、膜通量下降,膜的清洗困难,而且设备投资费用高昂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高品质透明大豆磷脂的方法,该方法工序简单、设备要求低、除杂彻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制备高品质透明大豆磷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24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功耗的混合型电源调制器
- 下一篇:一种滑板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