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714294.5 | 申请日: | 2022-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朱达;田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聚益成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C12N9/02;C12N1/18;C12N1/20;C12N1/38;C12R1/865;C12R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37 | 代理人: | 肖佳 |
地址: | 102499 北京市房山区广阳中路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诱导 复合 益生菌产抑菌 生物酶 培养 方法 | ||
1.一种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发酵罐内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
加入复合益生菌液菌种,所述复合益生菌液菌种包括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和纳豆芽孢杆菌,所述复合益生菌液菌种的质量占所述发酵罐罐容的3~6%;
在所述发酵罐内进行发酵;
发酵时长T1后,加入山梨酸钾;
发酵时长T2后,加入自噬诱导剂;
发酵时长T3后,将所述发酵罐内的液体经过滤装置过滤,滤除菌体,过滤出来的即为复合益生菌抑菌生物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的原料包括:无水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钾、酵母粉、大豆蛋白胨和纯净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无水葡萄糖1~30份、氯化钠1~30份、碳酸氢钠0.1~1份、磷酸二氢钾O.1~0.5份、酵母粉O.1~5份、大豆蛋白胨0.1~5份、山梨酸钾O.1~0.5份和纯净水1000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酵罐内配制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的方法包括:
在所述发酵罐内加入纯净水;
通过将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发酵罐的增氧机对所述发酵罐内进行消毒;
静置50分钟后,加热至30~40度,同时进行搅拌,直至臭氧的氧化性完全消失,再加入所述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除纯净水以外其余所有原料,继续搅拌,使培养基充分溶解,得到复合益生菌发酵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发酵罐内进行发酵包括:
关闭所述发酵罐的孔盖,进行密封,将安全泄压阀调节到预设值,安全泄压阀的压力预设值在0.05~0.1公斤压力之间;
打开所述发酵罐的增氧机进行增氧,溶解氧保持预设值,溶解氧的预设值设置在1~8mg/L之间;
所述发酵罐按照预设间隔进行搅拌,所述预设间隔为每60~600分钟搅拌一次;
温度保持预设值,温度的预设值设置在20~40度之间;
所述发酵罐的总装液容积不超过发酵罐罐容的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长T1后,加入山梨酸钾,包括:
发酵时长T1后,关闭增氧机,由好氧发酵转为缺氧和厌氧发酵状态;
加入山梨酸钾O.1~0.5份;
其中,T1至少为24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时长T2后,加入自噬诱导剂,包括:
发酵时长T21后,加入雷帕霉素;
或者,发酵时长T21后,加入二甲双胍;
或者,发酵时长T21后,加入雷帕霉素,发酵时长T22后,加入二甲双胍;
其中,T21至少为36小时,T22至少为7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帕霉素加入0.00001~0.01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甲双胍加入0.00001~0.01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诱导复合益生菌产抑菌生物酶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时长T3后,对所述发酵罐内的液体进行显微镜镜检,根据益生菌发酵后的形态判断是否得到抑菌生物酶成品,包括:
打开所述发酵罐,若闻到含乙醇的米酒香气味,且检测PH值在3.2~4之间,则对液体进行显微镜镜检;
观察液体中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及纳豆芽孢杆菌的形态是否符合发酵后的形态;
若符合发酵后的形态,则判断得到抑菌生物酶成品;
其中,T3至少为9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聚益成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聚益成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71429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镜头系统、指纹识别装置和终端设备
- 下一篇:显示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