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闸室墙轻型移动模架支模浇筑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74922.1 | 申请日: | 2022-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7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 发明(设计)人: | 苏颖;钱叶琳;李振标;李长春;余梦;郑金辉;过令;曹廷廷;郭大锤;郑君宇;曹守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B7/00 | 分类号: | E02B7/00;E02B7/20;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汇和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75 | 代理人: | 陈江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闸室墙 轻型 移动 模架支模 浇筑 施工 方法 | ||
1.闸室墙轻型移动模架支模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00、施工准备:在地基土体(1)上表面进行闸基底板(2)浇筑施工,同时轧制墙体内模(3)、墙体外模(4)和墙体端模(5)并准备施工所需材料和装置;
S10、竖向撑柱(7)施工:
在柱顶撑箱(6)的下表面沿柱顶撑箱(6)纵向均匀间隔焊接竖向撑柱(7);
在竖向撑柱(7)的内部自上向下依次设置固定撑板(8)、压扩撑杆(9)、升降撑板(10)及反压气囊(11),并使加压管道(12)一端插入反压气囊(11),另一端穿设至柱顶撑箱(6)上方;
在闸基底板(2)两侧的地基土体(1)内钻设撑柱布设孔(13),并将竖向撑柱(7)插入撑柱布设孔(13)内;
通过加压管道(12)向反压气囊(11)内压注支撑控位体(14),通过升降撑板(10)反压压扩撑杆(9),使压扩撑杆(9)经柱侧留槽(15)插入外部的地基土体(1)内;
向柱顶撑箱(6)内填筑撑箱填充体(16),并在撑箱填充体(16)的上表面铺设撑箱内板(17);
S20、内侧撑架布设:
在闸基底板(2)的上表面铺设移动轨道(21),并使支架立柱(22)底端的第一滚轮(23)与移动轨道(21)连接;
在横向相邻的两支架立柱(22)的顶端设置支架横梁(24),并在支架横梁(24)的上表面设置梁顶撑架(25)和吊杆撑墩(26);
在纵向相邻的两支架立柱(22)之间设置两对平台撑梁(27),并在每对的两平台撑梁(27)之间设置平台撑板(28);
在平台撑板(28)与吊杆撑墩(26)之间设置长度可调的平台吊杆(29);
S30、下层撑梁(30)和上层撑梁(31)布设:
沿支架立柱(22)高度方向自下向上依次焊接下层撑梁(30)和上层撑梁(31),并在下层撑梁(30)和上层撑梁(31)之间设置撑梁连筋(32);
使临空侧下层撑梁(30)的下表面与第一撑柱(33)相接,并在临空侧上层撑梁(31)的上表面与支架横梁(24)之间设置竖向连接栓(34);
分别在上层撑梁(31)和下层撑梁(30)上设置模板控位体(35),其中模板控位体(35)包括侧面滑梁(36)、横向调位栓(37)和连接角筋(38);
在侧面滑梁(36)上表面设置梁顶撑板(39),并使侧面滑梁(36)上的导向滑槽(40)与滑移撑板(41)相接,在梁顶撑板(39)与滑移撑板(41)之间设置横向调位栓(37),在滑移撑板(41)背离横向调位栓(37)侧设置连接角筋(38);
S40、墙体模板搭设:
在闸基底板(2)上方进行墙体钢筋笼(43)绑扎施工,再采用外部吊装设备分别将墙体内模(3)、墙体外模(4)吊装至墙体钢筋笼(43)两侧,然后使支架立柱(22)及第一撑柱(33)在外力作用下分别沿移动轨道(21)和柱顶撑箱(6)移动至墙体内模(3)和墙体外模(4)的外侧;
先使模板控位体(35)的连接角筋(38)与相邻的模板连筋(44)连接,再通过横向调位栓(37)控制墙体外模(4)及墙体内模(3)的横向位置,然后调整调位顶栓(45)的长度,使限位卡槽(46)套设于墙体内模(3)和墙体外模(4)的外侧;
在墙体端模(5)上均匀间隔设置端模侧隼(47)和端模连孔(48),通过面向墙体端模(5)的横向调位栓(37)控制墙体端模(5)的横向位置,并使墙体端模(5)上的连接插板(49)插入相接的墙体内模(3)和墙体外模(4)的预留槽孔内;
在墙体内模(3)上沿横向布设多道控温水管(50),并使控温水管(50)通过水管连接孔(51)连通,并在水管连接孔(51)内设置止浆塞(52);
S50、墙体混凝土(55)浇筑:
使墙体端模(5)上的密闭螺栓(53)穿过密闭撑板(54)并紧固,再采用外部混凝土灌注设备进行墙体混凝土(55)灌注施工;
当墙体混凝土(55)灌注至墙顶标高后,调整压板定位栓(56)的长度,通过墙顶压板(57)对墙体混凝土(55)施加下压力,并通过浆液溢出孔(58)排除多余的浆水,完成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7492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