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64039.4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5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江波;白凤朋;闫峰陵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G06F30/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湖北中礼和律师事务所 42297 | 代理人: | 温珊姗 |
地址: | 43005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污染 治理 湖滨 植物 配置 方法 | ||
1.一种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目标湖泊纳污能力计算;
步骤2,面源污染负荷计算;
步骤3,根据步骤1确定的目标湖泊纳污能力和步骤2确定的面源污染负荷,确定达到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的面源污染应削减污染物量以及面源污染物应削减比例;所述面源污染应削减污染物量=面源污染负荷-纳污能力,所述面源污染物应削减比例=面源污染应削减污染物量/面源污染负荷×100%;
步骤4,确定湖滨带植物种类组成及配置方案,包括:
4.1筛选具水质净化能力的湿生和挺水植物;
4.2设置不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不同种植密度;
4.3在目标湖泊湖滨带布置样带,样带条数=a×b,a的含义为植物种类组成数,b的含义为设置的种植密度数量;对各植物种类组成,分别按不同种植密度种植于不同样带;
4.4获取各样带的水质净化率;
4.5以植物种类组成和种植密度为自变量,以水质净化率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建立因变量和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4.6基于子步骤4.5建立的函数关系,分析植物种类组成和种植密度对水质净化率的影响,当水质净化率高于面源污染物应削减比例,所对应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种植密度为确定的配置方案;
步骤5,湖滨带植物种类组成及配置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包括:
将子步骤4.6确定的配置方案应用于目标湖泊,在目标湖泊布置采样点,采集水样并分析是否达到目标湖泊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当达到,则将配置方案在目标湖泊推广应用;当未达到,则继续优化配置方案,直至达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湖泊纳污能力计算,包括:
1.1确定目标湖泊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
1.2确定目标湖泊纳污能力计算的数学模型;
1.3根据各数学模型需要,调查收集基本资料;
1.4设计水文条件,包括:采用目标湖泊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或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作为设计水量;
1.5目标湖泊主要污染物纳污能力计算,包括:根据所收集的基本资料,确定数学模型参数,利用数学模型计算目标湖泊的COD、氨氮、总氮、总磷纳污能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目标湖泊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包括:
对已划定水功能区的湖泊,根据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确定主要污染物并计算COD、氨氮、总氮、总磷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
对未划定水功能区的湖泊,根据目标湖泊综合治理规划等政策文件中确定的目标湖泊功能区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并计算COD、氨氮、总氮、总磷主要污染物水质目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目标湖泊纳污能力计算的数学模型,包括:
选取均匀混合模型计算小型湖泊COD、氨氮纳污能力,选取非均匀混合模型计算大中型湖泊COD、氨氮纳污能力,选取富营养化模型计算目标湖泊总氮、总磷纳污能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面源污染负荷计算,包括:
2.1年面源污染负荷计算;
2.2次降雨的地表径流量计算;
2.3通过实地采样与检测获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应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
2.4估算面源污染负荷WT=∑(Ci×Vi),Ci和Vi分别表示第i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应的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和年地表径流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向面源污染治理的湖滨带植物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年面源污染负荷计算,包括:根据各次降雨的地表径流量和地表径流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获得各次降雨的面源污染负荷,再累积年各次降雨的面源污染负荷得到年面源污染负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6403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