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637380.0 | 申请日: | 2022-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96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铁锦程;马自谦;王迪舟;马新颖;赵思祺;方哲翰;苗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251 | 分类号: | G06Q30/0251;G06Q30/0201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严玉丹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营销 线索 网格 化获客 信息处理 方法 | ||
1.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包括:
整合获客线索数据,对获客线索数据挖掘和分析,筛选整理得到营销线索数据;
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提供获客作业人员的网格化分片动态管理信息,所述动态管理信息包括网格化作业人力分配信息和网格化作业人力监控信息;
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营销决策模型,基于营销线索和营销决策模型向作业人员提供获客决策信息;
所述网格化作业人力分配信息的获取步骤包括:
根据持卡率指标构建企业获客热力图;
将企业获客热力图应用于网格化管理系统,依照各分行所处行政区划,对企业获客热力图进行网格化分片;
基于企业获客热力图网格化分片结果,根据企业规模、历史进件情况和企业资质信息,规划获客目的地并分配目标企业的作业人力;
通过最优路径算法,以分行为起点,遍历网格内各目标企业,规划作业人员的作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客线索数据包括总行零售数据、历史存量客户数据和企业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筛选得到营销线索数据为:
对所述总行零售数据以及对公数据进行数据筛选整理,得到的营销线索数据包括对公企业名称、公司地址、注册资本、是否代发、成立日期、经营范围和对公客户经理联系方式;
对信用卡历史存量客户数据按企业维度和商圈维度统计客群画像,得到的营销线索数据包括历史进件数、批核数、审批率、风险情况、平均额度、激活动卡率和用卡情况,生成优质客户名单;
对所述企业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丰富企业画像,所述营销线索数据包括企业员工人数、注册资本、新闻舆论、招聘信息、专利产权、财务分析、税务信息和风险公示,通过分析企业数据,挖掘潜在优质企业,生成优质企业名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化管理系统的构件包括:
后端服务,采用Spring Boot服务架构;NAS存储,数据层数据包括地图数据、实时GPS定位和营销线索数据;检索采用ElasticSearch;前端页面,基于Vue框架显示地图;所述网格化管理系统依照行政区划,对地图进行网格化分片,并显示于前端页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化作业人力监控信息为作业人员离线及实时信息数据,包括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当日的作业路径、当日各时间点进件人数以及历史进件情况;
所述作业人员离线以及实时信息数据显示于网格化管理系统前端页面地图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基于营销监控评价指标对作业人员进行评价监控,所述营销监控评价指标包括拨打次数、拨打人数、接通人数、意向人数、进件人数、接通率和接通-批核转化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立营销决策模型运用的机器学习技术包括XGBoost、神经网络、强化学习和动态路径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型包括路径规划模型:
所述路径规划模型根据作业人员所在实时位置和个人进件信息,通过动态路径分析规划作业人员当前营销最优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型包括话术推荐模型:
在作业人员进行销售外呼时,所述话术推荐模型根据客户当前用卡状态、客户所在企业附近商户和活动信息,向作业人员提供话术推荐模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营销线索的网格化获客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决策模型还包括:
优质企业推荐模型,基于优质企业名单向作业人员推荐优质企业;
优质客户推荐模型,基于优质客户名单据向作业人员推荐优质客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3738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