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自由度闭合骨折复位夹持与置钉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628934.0 | 申请日: | 2022-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3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胡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92 | 分类号: | A61B17/92;A61B17/90;A61B34/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富强 |
| 地址: | 10019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闭合 骨折 复位 夹持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三自由度闭合骨折复位夹持与置钉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置钉模块,置钉模块用于在人体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分别置入若干个克氏针;近端指人体骨折的骨头靠近心脏的一端,远端指人体骨折的骨头远离心脏的一端;第一夹持器,第一夹持器用于夹持位于近端的全部克氏针;第二夹持器,第二夹持器用于夹持位于远端的全部克氏针;两个六自由度被动臂,六自由度被动臂一端与手术床固连,第一夹持器的两端分别与六自由度被动臂的另一端固连;联动锁紧机构,第二夹持器通过联动锁紧机构与复位机器人的夹持端连接,联动机构解锁时第二夹持器能够相对复位机器人转动。本发明夹持的稳定性和置钉的精准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自由度闭合骨折复位夹持与置钉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的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由于意外造成的高能损伤骨折病人越来越多。根据《柳叶刀·健康长寿》近期刊登的最新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骨折病例约4.55亿,比1990年增加了70.1%;新发骨折病例约1.78亿,比1990年增加了33.4%,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而在如此多的骨折病例中,其中79.35%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传统的骨折复位有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两种,切开复位使血运与软组织遭到破坏、切口出现感染、骨折处不愈合以及骨髓炎等并发症,闭合复位时,医生无法用手直接触摸与直视骨折端,导致难以达到合理的复位效果,甚至无法完成复位。机器人可以提供较大的复位操作力,有效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无需考虑传统手术中医生可能受到的辐射、感染等问题,实现微创手术,改善术后愈合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在长骨闭合骨折复位手术中,肌肉与韧带等组织产生的复位阻力可以达到400N左右,因此,在机器人辅助闭合骨折复位操作中,夹持器械将损伤骨折处的骨头稳定夹持十分关键。由于长骨骨折与骨盆骨折的类型多种多样,故夹持末端应该适应不同的骨折类型,同时置钉方式也应该更加精准简单。
机器人辅助骨折闭合复位手术操作时需要将复位机器人与长骨固定。常见的长骨固定方式包括抓持肌肉固定、直接抓持长骨固定和利用克氏针固定等。鉴于肌肉为柔性组织,抓持肌肉固定的方法难以使机器人与长骨牢固连接。直接抓持长骨固定的方法虽然解决了牢固性的问题,但手术器械在抓持长骨时需要侵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一定伤害,违背了微创的原则。因此克氏针固定法用于闭合骨折复位中长骨的固定最为合适,然而由于克氏针刚性弱的问题,长骨往往无法按照机器人规划的预期路线进行复位,同时克氏针的弯曲会造成复位精度的丢失。目前,有用于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万向调节式骨盆夹持器械,但该夹持器械只适用于骨盆骨折,并不能用于长骨骨折的夹持。同时,骨折夹持克氏针的置入大部分由医生徒手操作,一是在C臂下置入克氏针对医患的辐射较大,二是医生人为操作存在失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自由度闭合骨折复位夹持与置钉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和置钉的精准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自由度闭合骨折复位夹持与置钉装置,包括:
置钉模块,所述置钉模块用于在人体骨折的近端和远端分别置入若干个克氏针;所述近端指人体骨折的骨头靠近心脏的一端,所述远端指人体骨折的骨头远离心脏的一端;
第一夹持器,所述第一夹持器用于夹持位于所述近端的全部所述克氏针;
第二夹持器,所述第二夹持器用于夹持位于所述远端的全部所述克氏针;
两个六自由度被动臂,所述六自由度被动臂一端与手术床固连,所述第一夹持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六自由度被动臂的另一端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28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交通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流控的石墨烯连续制备与组装微系统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