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用钢筋捆扎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601607.6 | 申请日: | 2022-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7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焦安亮;贺可强;维克多·库金;黄延铮;陈璐;张中善;张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焦安亮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鼎万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9 | 代理人: | 黄照倩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智能 建造 平台 钢筋 捆扎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用钢筋捆扎设备,解决了目前还未出现与机械手臂配套的钢筋捆扎设备,以完成对钢筋捆扎工人的人工操作的替代工作的问题。本发明中的钢筋捆扎设备,在使用时,将引导钢丝形成扎丝圈成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第一导丝杆固定设在主机壳内,将引导钢丝形成扎丝圈成型的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第二导丝杆设置成可左右平移的结构,既能避免第一导丝杆设为可移动结构,所导致送丝时钢丝在第一导丝杆的第一线槽发生弯曲,不能顺利送丝的情形,又能提供更大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之间的初始空间,便于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对钢筋的快速夹持和脱离,无需通过机械手臂进行多次偏移动作以使钳口卡住钢筋,加快了扎丝施工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建造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用钢筋捆扎设备。
背景技术
以前我国建筑业中钢筋捆扎大多数是采用人工捆扎方式,这种方法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捆扎质量不易保证。经过不断发展,现在在捆扎钢筋时,多是采用工人手持手枪状的钢筋捆扎机进行捆扎,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建筑行业越来越缺乏一线建筑工人,为了寻找替代方法,目前行业内普遍思路是采用一个自动升降平台,并在自动升降平台上安装大量的机械手臂,形成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以代替工人进行建筑施工中的重复性工作,解决用工荒的问题。
然而,目前还未出现与机械手臂配套的钢筋捆扎设备,以完成对钢筋捆扎工人的人工操作的替代工作,使得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适应范围还不够全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目前还未出现与机械手臂配套的钢筋捆扎设备,以完成对钢筋捆扎工人的人工操作的替代工作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用钢筋捆扎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升降智能建造平台用钢筋捆扎设备,包括主机壳,主机壳的顶部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与机械手臂的下端可拆固定连接;
主机壳的右侧固定设有钢丝盒,钢丝盒的左侧和主机壳的右侧设有相互连通的连通口,钢丝盒内设有钢丝盘;
主机壳内设有能够转动的转向线轮,转向线轮位于连通口的左方;主机壳内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位于转向线轮的下方;
主机壳的底部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上下通透的的第一滑槽;
主机壳内固定设有第一导线杆,第一导线杆为竖向设置的L型杆结构,第一导线杆包括竖杆段和固定设在竖杆端底部的呈弧形的第一钳口,第一钳口的弧度大于度,竖杆段穿设在第一滑槽内,第一钳口位于主机壳的外部,第一导线杆的左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线槽,第一线槽的左侧为开口结构,第一线槽的上端口位于牵引机构的出线口的正下方;
主机壳内固定设有左右伸缩的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的活动端与第二导线杆固定连接,第一导线杆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直杆结构,第二导线杆的下端穿过第一滑槽,第二导向杆的右侧设有向左呈弧形凹陷的第二钳口,第二钳口与第一钳口左右对应,第二钳口的内侧开设有弧形的第二线槽;
当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对接时,第二线槽的下部右端与第一线槽的左端连通;
钢丝盘的钢丝一端依次经过连通口、转向线轮和牵引机构后进入第一线槽内,且在对接后的第一线槽和第二线槽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形成扎丝圈;
主机壳内固定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设有拧丝器,拧丝器用以将扎丝圈拧紧;主机壳内设有切刀机构,拧丝器和切刀机构均位于第一导丝杆和第二导丝机构之间,切刀机构用以切断第一线槽内的钢丝。
优选的,第二固定板固定设在第二导线杆的右侧,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的底部固定设有L型板;
拧丝器竖向设置且固定设在L型板的底部,切刀机构水平设置且固定设在L型板的右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焦安亮,未经焦安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601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