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90525.6 | 申请日: | 202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朱朋刚;刘治国;何文建;罗世辉;唐学杰;曹尉军;王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何秋石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海大桥 优化 补强用 孔道 打孔 施工工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该方法包括步骤: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本申请实现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桥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并根据预应力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从而根据施工方案对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避免在对纵梁进行钻孔施工过程中,不断检测钻取的孔道是否对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是否存在影响,从而提高孔道打孔施工工艺的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跨海大桥的优化补强方案主要针对桥塔的结构优化补强,在纵梁上打孔,在孔道内植入与横梁相同方向的预应力钢束,提高横梁与纵梁不同方向的强度,从而提升横梁的强度,达到补强效果。
但在纵梁上打孔时,打孔位置会影响纵梁的强度,因此在每一次打孔时,均需要检测纵梁的强度是否受到施工影响,从而导致在纵梁上打孔施工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旨在提高对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的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所述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
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
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
示例性的,所述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包括:
结合桥塔与纵梁的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得到放样结果;
结合所述放样结果,计算所述纵梁内预埋钢绞线的预应力强度,并计算留有所述备用孔的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所述预应力情况为所述备用孔对所述纵梁的预应力的影响情况。
示例性的,所述施工方案包括第一施工方案和第二施工方案,所述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包括:
当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未受损时,制定采用所述备用孔作为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一施工方案;
当所述纵梁因所述备用孔导致预应力受损时,制定钻取额外第二预设数量的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二施工方案。
示例性的,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在采用第一施工方案时,所述备用孔作为预应力管道,并在所述纵梁对应的横梁上下各增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预应力管道的2*7-φ15.20预应力钢束;或,
在采用第二施工方案时,在所述桥塔的塔柱内上下共钻取第二预设数量的预应力孔道,在所述横梁上下共增设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2*7-φ15.20预应力钢束。
示例性的,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后,包括:
在所述横梁的截面部分处布置环向预应力钢束;其中,所述环向预应力钢束的规格为2*2-φ15.20;
在所述2*7-φ15.20预应力钢束和所述2*2-φ15.20的环向预应力钢束在张拉完成后进行压浆及封锚。
示例性的,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前,包括:
用钢筋探测仪对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进行定位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或,
凿除砼至波纹管处,确定所述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走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05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