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90525.6 | 申请日: | 2022-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52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朱朋刚;刘治国;何文建;罗世辉;唐学杰;曹尉军;王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何秋石 |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海大桥 优化 补强用 孔道 打孔 施工工艺 | ||
1.一种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
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
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存在第一预设数量的备用孔的纵梁的预应力情况,包括:
结合桥塔与纵梁的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得到放样结果;
结合所述放样结果,计算所述纵梁内预埋钢绞线的预应力强度,并计算留有所述备用孔的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情况;所述预应力情况为所述备用孔对所述纵梁的预应力的影响情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案包括第一施工方案和第二施工方案,所述制定适用于所述预应力情况的施工方案,包括:
当所述纵梁的预应力未受损时,制定采用所述备用孔作为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一施工方案;
当所述纵梁因所述备用孔导致预应力受损时,制定钻取额外第二预设数量的增补强度的孔道的第二施工方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在采用第一施工方案时,所述备用孔作为预应力管道,并在所述纵梁对应的横梁上下各增设所述第一预设数量的所述预应力管道的2*7-φ15.20预应力钢束;或,
在采用第二施工方案时,在所述桥塔的塔柱内上下共钻取第二预设数量的预应力孔道,在所述横梁上下共增设第二预设数量的所述2*7-φ15.20预应力钢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后,包括:
在所述横梁的截面部分处布置环向预应力钢束;其中,所述环向预应力钢束的规格为2*2-φ15.20;
在所述2*7-φ15.20预应力钢束和所述2*2-φ15.20的环向预应力钢束在张拉完成后进行压浆及封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得到预应力孔道之前,包括:
用钢筋探测仪对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进行定位检测,得到检测结果;或,
凿除砼至波纹管处,确定所述预埋钢绞线的分布走向;
根据所述检测结果、所述分布走向和预设钻孔间距,制定预设钻孔线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钻孔过程中需采用扶正装置,并采用预防纠偏措施;其中,当钻头与预设钻孔方向产生偏差时,自动补偿偏移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当孔深与预设锚筋埋设深度相同时,钻取的孔径比锚筋直径大2~4mm;其中,当孔深要求900mm时,所述孔径选择36mm,当所述孔深要求500mm时,所述孔径选择28mm,孔道避让原构造钢筋,保持所述孔道的顺直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包括:
采用水磨钻,以Φ36mm和Φ28mm为直径进行钻孔;其中,钻头直径分别为36mm及28m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海大桥优化补强用孔道打孔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施工方案对所述纵梁进行钻孔施工之后,包括:
对所述孔道的残渣进行清理,并对所述孔道的孔壁进行简易打磨,以保证所述孔道内壁曲线整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905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