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7175.9 | 申请日: | 2022-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1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耀;赖廷桂;陈荣建;史杰;王锦彬;郑科军;杨挺杰;吴志鸿;霍文营;鲍敏;张浩;李洋;黄志河;郭奕瀚;高晋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厦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德化县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唐进喜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儒***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屋盖 刚性 预应力 加载 施工 方法 | ||
1.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预施工储备处理,包括确立安装位置及辅助处理;
S2、搭设预应力梁底部支撑架及钢屋盖模板;
S3、混凝土浇筑处理;
S4、张拉前处理,包括计算预应力梁上钢绞线伸长值及需要施加的张拉力与三端测量处理;
S4.1、所述三端测量处理是针对钢绞线及各工件的数据测量处理,所述三端测量处理包括初步测量处理、确认测量处理及复核测量处理;所述三端测量处理是通过三个不同角度通过不同部件进行数据测量的步骤,三个不同角度具体为,正反视角测量处理、左右侧视角测量处理与俯仰视角测量处理;
S4.2、依照三端测量处理中得出的各项实际数据,计算预应力梁上钢绞线伸长值及需要施加的张拉力;
S5、预应力张拉处理,包括各项安装及退锚截断;
S6、灌浆及封锚处理;
S7、验收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预施工处理,首先需要确立整体钢屋盖的安装位置,位置完成确认过后再进行辅助处理;
辅助处理,所述辅助处理是指对安装位置地面依次进行预压处理、实地验收工作和排水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搭设预应力梁底部支撑架与钢屋盖模板,按照实际高度对预应力梁底部支撑架进行搭建工作,搭建过程中,需要依照实际高度进行对应的数值计算工作,数值完成计算过后,再进行初步搭建处理,预应力梁在初步搭建完成后,通过实地验收和初步核验处理后即可开始模板搭建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搭设钢屋盖模板,模板在实际进行搭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孔道高度,依次焊接支架钢筋、安装涡纹管,并将预应力钢筋穿束,同时,于涡纹管外部设置对应的泌水孔,泌水孔分布在涡纹管的外表面前端和后端,同时需在涡纹管外部安装螺旋筋,同步安装锚垫板,完成模板搭建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浇筑处理流程如下:
混凝土在实际进行浇筑处理前需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前隐蔽工程达到合格指标后,将模板进行封闭处理,并于模板外部浇筑混凝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S4.1.1、初步测量处理,在进行初步测量处理的过程中,需要确立对应的测量目标,目标确立后,采用三端测量处理的方法并使用对应测量组件对测量目标进行测量工作;
S4.1.2、确认测量处理,需要确保测量目标及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进行多次数据测量,并取测量数据中实际均值进行记录工作;
S4.1.3、复核测量处理,将初步测量处理及确认测量处理所收集的实际均值数据进行收集,采用三段测量处理的方法,测量位置更换处理再次进行复核测量,得出最终复核测量数据,将复核测量数据、初步测量数据及确认测量数据进行收集,并取上述三者中对应均值,取出对应均值后进行数据归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位置更换处理次数不大于5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屋盖刚性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的具体使用流程如下:
预应力张拉处理:先安装工作锚板,并在工作锚板后侧安装工作夹片,在工作夹片背后安装限位板,于限位板外部安装千斤顶,在千斤顶后侧再安装工具锚板,在工具锚板后侧安装工具夹片;
施加张拉力,通过计算三端测量处理得出的数据,得到对应的预计施加力与钢绞线的具体伸长值,并通过设备施加对应的张拉力完成张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厦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德化县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海峡(厦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德化县城镇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717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