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21387.6 | 申请日: | 2022-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端;戴国民;张凌峰;徐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276;H01M8/04291 |
代理公司: | 苏州欣达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姜中阳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堆用增湿器 结构 及其 实施 方法 | ||
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属于电堆用增湿器结构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不便于通过简易的拆卸来更换维修损坏的某个部位,且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在进行湿空气的输入时,不便于通过设置湿空气的释放口来避免增湿器内部存蓄水,导致增湿器内部沉降一定量的水,进而影响使用,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设置的阀体结构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增湿器出现泄漏情况的问题;本申请通过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通入湿空气与干空气进口通入的干空气在加湿器外壳内部进行混合,最后混合空气由干空气出口进行释放,而湿空气由湿空气出口进行释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堆用增湿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背景技术
电堆是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串联方式层叠组合构成电池堆,电堆进行工作时,因其本身产生大量的干燥热能,会导致对其进行换气的结构造成异常干燥的压力,此时需要增湿器在其中作用,为电堆的日常工作保证一定的湿度。
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在进行长时间使用时,其本身结构易受到损坏,而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不便于通过简易的拆卸来更换维修损坏的某个部位,导致进行整体更换时较为浪费资源,且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在进行湿空气的输入时,不便于通过设置湿空气的释放口来避免增湿器内部存蓄水,导致增湿器内部沉降一定量的水,进而影响使用,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设置的阀体结构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增湿器出现泄漏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在进行长时间使用时,其本身结构易受到损坏,而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不便于通过简易的拆卸来更换维修损坏的某个部位,导致进行整体更换时较为浪费资源,且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在进行湿空气的输入时,不便于通过设置湿空气的释放口来避免增湿器内部存蓄水,导致增湿器内部沉降一定量的水,进而影响使用,传统的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设置的阀体结构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进而导致增湿器出现泄漏情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包括加湿器外壳和通过螺栓连接在加湿器外壳两侧的干空气出气端盖和干空气进气端盖,干空气进气端盖和干空气出气端盖的底部均设置有孔槽,用于将加湿器外壳吊挂固定,加湿器外壳的上端开设有干空气进口,加湿器外壳的上端还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干空气进气端盖的上端设置有一体式传感器安装槽,加湿器外壳的侧面设置有湿空气出口和传感器安装孔,干空气出气端盖的侧面设置有干空气出口,且干空气出口和湿空气出口同朝向设置;
加湿器外壳的上端还开设有密封环形槽和连接孔槽,且连接孔槽设置多组,密封环形槽围设在干空气进口外侧,多组的连接孔槽围设在密封环形槽外侧,经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通入湿空气与干空气进口通入的干空气在加湿器外壳内部进行混合,最后混合空气由干空气出口进行释放,而湿空气由湿空气出口进行释放。
进一步地,传感器安装孔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一体式传感器安装槽用于安装温度湿度测控装置,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侧面设置有湿空气进口,且湿空气进口设置两组,一组的湿空气进口处于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的侧面顶部,另一组的湿空气进口处于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的侧面底部,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的上端设置有支撑组件,且支撑组件内部贯穿开设有螺栓安装孔,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侧面设置有固定孔,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的下端还设置有固定空心筒。
进一步地,固定孔用于固定线束,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为呈锥状结构制成的构件,加湿器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多组的支撑组件,用于加强固定,干空气进口设置成大体积腔体,让空气进入更均匀。
进一步地,固定空心筒内部上端螺纹设置有旋转螺纹柱,固定空心筒内部嵌合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设置两组,固定空心筒内部开设有限位槽,两组的限位块嵌合在限位槽内部,升降柱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旋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13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