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及其实施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521387.6 | 申请日: | 2022-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3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端;戴国民;张凌峰;徐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04119 | 分类号: | H01M8/04119;H01M8/0276;H01M8/04291 |
| 代理公司: | 苏州欣达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姜中阳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中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堆用增湿器 结构 及其 实施 方法 | ||
1.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包括加湿器外壳(1)和通过螺栓连接在加湿器外壳(1)两侧的干空气出气端盖(3)和干空气进气端盖(2),其特征在于:干空气进气端盖(2)和干空气出气端盖(3)的底部均设置有孔槽,用于将加湿器外壳(1)吊挂固定,加湿器外壳(1)的上端开设有干空气进口(4),加湿器外壳(1)的上端还通过螺栓连接设置有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干空气进气端盖(2)的上端设置有一体式传感器安装槽(9),加湿器外壳(1)的侧面设置有湿空气出口(7)和传感器安装孔(8),干空气出气端盖(3)的侧面设置有干空气出口(5),且干空气出口(5)和湿空气出口(7)同朝向设置;
加湿器外壳(1)的上端还开设有密封环形槽(12)和连接孔槽(11),且连接孔槽(11)设置多组,密封环形槽(12)围设在干空气进口(4)外侧,多组的连接孔槽(11)围设在密封环形槽(12)外侧,经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通入湿空气与干空气进口(4)通入的干空气在加湿器外壳(1)内部进行混合,最后混合空气由干空气出口(5)进行释放,而湿空气由湿空气出口(7)进行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传感器安装孔(8)用于安装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一体式传感器安装槽(9)用于安装温度湿度测控装置,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侧面设置有湿空气进口(61),且湿空气进口(61)设置两组,一组的湿空气进口(61)处于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的侧面顶部,另一组的湿空气进口(61)处于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的侧面底部,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的上端设置有支撑组件(63),且支撑组件(63)内部贯穿开设有螺栓安装孔(64),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侧面设置有固定孔(62),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的下端还设置有固定空心筒(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孔(62)用于固定线束,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为呈锥状结构制成的构件,加湿器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多组的支撑组件(63),用于加强固定,干空气进口(4)设置成大体积腔体,让空气进入更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空心筒(65)内部上端螺纹设置有旋转螺纹柱(651),固定空心筒(65)内部嵌合设置有升降柱(652),升降柱(652)上端外侧设置有限位块(653),且限位块(653)设置两组,固定空心筒(65)内部开设有限位槽(654),两组的限位块(653)嵌合在限位槽(654)内部,升降柱(652)下端固定设置有螺旋柱(6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加湿器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进口端(13),且进口端(13)和湿空气入口混合腔室(6)的底端通过螺纹相连接,加湿器外壳(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14),内腔(14)内部设置有引导组件(15),加湿器外壳(1)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6),第一皮带轮(16)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设置有第二皮带轮(17),湿空气出口(7)内部活动设置有球阀(71),第二皮带轮(17)通过轴与球阀(71)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进口端(13)内部开设有条形槽(131),条形槽(131)内部活动设置有旋转柱(132),旋转柱(132)内部开设有螺旋配合槽(133),且螺旋配合槽(133)与螺旋柱(655)相匹配,螺旋配合槽(133)上端内壁活动设置有活动柱(134),旋转柱(132)通过轴与第一皮带轮(16)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堆用增湿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引导组件(15)包括与进口端(13)相连接的下引导滤网筒(151),下引导滤网筒(151)下端设置有水平引导筒(152),且水平引导筒(152)一端与湿空气出口(7)相连接,水平引导筒(152)包括与下引导滤网筒(151)相连接的滤盖(1521),水平引导筒(152)下端内部开设有集水槽(15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同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213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