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3386.9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彦;彭振华;宋庆明;王敬奎;王金昌;李玉忠;高秀宝;王汉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39;G06Q10/0635;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文强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邻近 洞库 水封 安全性 评价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地下水封洞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该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反演、多期邻近洞库多工况数值分析和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性评价等方法,实现了对多期邻近洞库在多种不同工况下的水封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提高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实际价值及参考及指导价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水封洞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高达70%,业内亟需提高石油储备。而地下水封油库因其具有安全、经济、土地利用率高等优势,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石油储备方式,但是地下水封油库对建设场址要求严苛,需建于结晶岩体中且地下水充足的区域,而国内符合要求的址区有限,为了充分利用地质条件和降低投资成本,可选择在已有的洞库附近进行扩建,但是在已运营的洞库附近施工势必会对已运营洞库的水封安全性产生影响;再有,地下水封油库一般是采用“隙存水补”原理进行地下储油,可以很好的防止石油的泄露,但是采用这种储油方式,保证其水封安全性是保证地下水封油库可以安全运营的最关键之处。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等效连续介质下地下洞库水封安全性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对于考虑离散网络模型下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体系还少有涉及,而考虑离散网络模型下的对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体系更有实际指导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以提升邻近洞库水封安全评价的可靠性及实际参考和指导价值。
本申请提供的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
步骤100、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包括采集并分析已建洞库及所述已建洞库周边的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水文地质特征信息;
步骤200、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反演,包括在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随机选取用于验证的验证区域,根据所述验证区域的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建立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在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中确定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并根据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及渗水量指标对所述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进行试算,基于试算模型结果,采用机器学习法拟合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和所述渗水量指标的关系曲线,再结合现场测试的水文试验工程的渗水量反演并验证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
步骤300、多期邻近洞库多工况数值分析,首先根据所述已建洞库及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建立多期邻近洞库三维模型,再对已建洞库及待扩建洞库的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工况进行水封安全影响参数数值模拟计算;
步骤400、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性评价,根据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的数值分析结果,按照水封安全性评价标准对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进行评价。
进一步的,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包括地层岩性信息、地质构造信息和节理裂隙信息,
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分布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地下水分布规律;
采集所述地层岩性信息包括采集地层及围岩的类别信息和通过现场测试采集得出地层及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信息;
采集所述地质构造信息包括采集并分析统计已建洞库及其周边的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断层及裂隙密集带和节理破碎带的发育情况,所述断层及裂隙密集带的发育情况信息包括其分布位置、尺度、走向、倾向和倾角信息;
采集所述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信息包括其分布位置、尺度、走向、倾向、倾角和密度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包括裂隙密度、裂隙尺度、裂隙倾向和裂隙倾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3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