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503386.9 | 申请日: | 2022-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彦;彭振华;宋庆明;王敬奎;王金昌;李玉忠;高秀宝;王汉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39;G06Q10/0635;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文强 |
地址: | 1000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邻近 洞库 水封 安全性 评价 方法 | ||
1.一种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00、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包括采集并分析已建洞库及所述已建洞库周边的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水文地质特征信息;
步骤200、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反演,包括在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随机选取用于验证的验证区域,根据所述验证区域的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建立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在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中确定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并根据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及渗水量指标对所述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进行试算,基于试算模型结果,采用机器学习法拟合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和所述渗水量指标的关系曲线,再结合现场测试的水文试验工程的渗水量反演并验证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
步骤300、多期邻近洞库多工况数值分析,首先根据所述已建洞库及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和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建立多期邻近洞库三维模型,再对已建洞库及待扩建洞库的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工况进行水封安全影响参数数值模拟计算;
步骤400、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影响性评价,根据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的数值分析结果,按照水封安全性评价标准对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水封安全性进行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程地质特征信息包括地层岩性信息、地质构造信息和节理裂隙信息,
所述水文地质特征信息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分布特征、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地下水分布规律;
采集所述地层岩性信息包括采集地层及围岩的类别信息和通过现场测试采集得出地层及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信息;
采集所述地质构造信息包括采集并分析统计已建洞库及其周边的所述待扩建选址范围内的断层及裂隙密集带和节理破碎带的发育情况,所述断层及裂隙密集带的发育情况信息包括其分布位置、尺度、走向、倾向和倾角信息;
采集所述节理裂隙的发育情况信息包括其分布位置、尺度、走向、倾向、倾角和密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包括裂隙密度、裂隙尺度、裂隙倾向和裂隙倾角;
所述步骤200包括根据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随机生成符合统计参数的节理组,相互交切形成裂隙网络模型,建立所述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模型,对各所述裂隙网络模型进行试算;结合所述渗水量,反演所述水封安全影响参数,验证多期邻近洞库水封安全性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00中,所述多期邻近洞库三维模型采用3DEC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建立,将所述断层及节理破碎带的参数单独设置,利用DFN模型生成岩体随机裂隙网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期邻近洞库三维模型的块体的本构模型选取弹塑性模型,所述多期邻近洞库三维模型的节理的本构模型选取节理面接触库伦滑移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00中,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洞室的工况分为四种工况:第一种工况为上期为储油运营洞室,本期为储油运营洞室;第二种工况为上期为储油运营洞室,本期为全开挖洞室;第三种工况为上期为无油洞室,本期为全开挖洞室;第四种工况为上期为无油洞室,本期为储油运营洞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封安全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00中,在进行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工况数值计算之前,剔除不连通的微小孤死裂隙;
在进行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工况数值计算之前,对所述多期邻近洞库的不同工况的洞室设置压力边界条件;
所述压力边界条件将围绕所述全开挖洞室的网格节点设置为0压力,将围绕所述无油洞室的网格节点设置为0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5033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