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判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66903.X | 申请日: | 2022-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媛;邵丹;唐贤文;李向峰;陈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 火灾 原因 分析 判断 方法 | ||
1.新能源汽车火灾原因分析判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问询
询问车辆使用人员和乘坐人员、事故现场人员,掌握以下情况:事故发生前车内有无人员吸烟、人员离开车辆的时间、车辆起火时间、起火时车辆所处的状态、是否有相关视频或照片;
S2:收集和读取事故车辆车载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及远程监控数据收集和读取车载电池管理系统(BMS)数据;通过新能源汽车后台数据管理和监控平台方收集和读取事故车辆的远程监控数据;
S3:事故现场勘验
(1)车周环境勘验
检查事故车辆周围是否存在燃料容器和可疑足迹,同时收集车辆周围3米范围内因燃烧产生的飞溅物、喷射物等;
(2)汽车外观勘验
检查车身上出现的异常痕迹,并拍照取证;
(3)汽车内部系统勘验
依次对动力机舱、乘员舱、后尾箱、车辆底部进行检查、拍照,同时采集物证;
所述对动力机舱的检查,包括观察机舱内部设备、连接器、电器线路板、高压和低压电气线路的烧毁情况,内部金属受热变色、变形痕迹,机舱内脱落、松动掉落和断裂的零件痕迹,短路痕迹、机舱盖内侧变色痕迹以及检查总保险丝是否熔断;
所述对乘员舱的勘验,包括观察舱内仪表面板及其电器线路板、座椅、储物格、地板以及其他内饰的过火痕迹,以及观察是否存在遗留火种痕迹;
所述对后尾箱的勘验,包括观察后尾箱内的过火痕迹;
所述对车辆底部的勘验,包括观察底部是否有过火烧损痕迹、是否有洼陷痕,并准确定该洼陷痕相对车辆底盘的位置;
通过以上现场勘验,若确定电池包并未起火,则省略步骤(4)和步骤(5);
(4)电池包拆解勘验
检查电池包壳体、电池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安全开关、高压线束、低压线束的机械损伤、电弧损伤和烧毁情况,查看火势蔓延路径;对烧损最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勘验,包括检查区域内电芯的烧损情况和鼓胀变形规律,以定位最先起火的电芯;
检查电池安全开关是否处于连通状态;查看火势蔓延路径,找出电池包内烧损最严重的区域;如果是方形或软包电芯,还应查看区域内电芯的鼓胀变形规律,定位最先起火的电芯;
所述最先起火的电芯,判断方法为:最先起火的电芯若处于电池包的中间位置,则两个大表面由于受到左右两侧电芯的挤压,而呈现出均向内凹陷的情况;最先起火的电芯若处于电池包的边缘位置,则其中一个大表面会出现向内凹陷的情况;
若在车辆底部勘验时,底部存在洼陷痕时,应定位到电池包对应的位置,检查包内电芯在相应位置是否有变形、穿刺或破损情况;
(5)电芯拆解勘验
若电芯为方形或软包电芯,首先找到最先起火的电芯,将其拆解后,根据内部极片的火焰蔓延路径、气道分布情况,确定起火点,验证其确为最先起火的电芯;
针对圆柱电芯组成的电池包,若无法判断最先起火的电芯,则不需要做电芯的拆解;
S4:综合分析,确定起火点及起火原因
判定方法如下:
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若存在线束短路或搭铁故障造成的一次短路熔珠,同时车辆总保险丝熔断,则判定为电气线路故障引起火灾;
电器设备故障引起火灾:若电器线路板存在局部严重碳化甚至熔穿,同时碳化现象向四周辐射,但程度减弱,则判定为电器设备故障引起火灾;
电池故障引起火灾:若车载BMS数据可读取,如果事故发生时或发生之前出现总电压以及某一单体电压突降,同时伴随着某一温度监测点的温度突然快速升高,则判定为电池故障引起火灾,同时电压突降的单体电芯,如果其附近的温度监测点同时出现快速温升,则基本可确定该电芯为最先起火的电芯;若BMS数据卡被烧毁,数据无法读取时,如果现场勘验时发现烧损最严重的部分位于电池包内且未发现包内的电芯有受到外力损伤的痕迹,若能在包内定位最先起火的电芯,通过对该电芯拆解,如果极片上存在由某起火点向周围辐射的扇形燃烧痕迹或异常气道,则基本确定该电芯为最先起火的电芯,起火原因判定为电池故障引起火灾;
汽车事故引起火灾:若车身或车底存在碰撞引起的变形痕迹,同时,根据现场勘验及物证鉴定结果,可以确定导致车辆起火的直接原因是由汽车事故导致的,则判定为汽车事故引起的火灾;
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若车辆使用人员或乘坐人员在事故当天或前一天,存在车内吸烟情况,车辆在人员离开后24h内发生起火,且乘员舱有遗留火种痕迹,则判定为遗留火种引起火灾;
人为纵火:若车身存在多个起火点,且存在同时起火燃烧时所形成的火灾蔓延方向杂乱无序痕、轰燃痕、爆燃痕、一次性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痕和易燃液体流淌状烧痕,则判定存在人为故意纵火可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未经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669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