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再生纤维的吸汗耐水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5056.0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天响;施义车;施鸿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亿盈特纤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47 | 分类号: | D03D15/47;D03D15/283;D03D15/217;D03D15/40;D03D15/50;D03D15/513;D03D15/533;D03D15/56;D03D15/58;D06B3/04;D06B3/18;D06B15/00;D06C7/02;D06C17/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陈铄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阜阳市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再生 纤维 耐水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再生纤维的吸汗耐水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再生面料制品技术领域。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何通过再生涤纶长丝与其他纤维纱线复配来制备吸湿排汗、抗静电、阻燃高弹的面料的技术问题;通过吸湿排汗整理将亲水的链段锚固在再生涤纶长丝的表面;混纺后的经纱利用再生涤纶纤维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兼具良好的除臭、抗菌、抗静电、吸湿排汗功能;氨纶包芯纱利用高弹的再生涤纶长丝对聚醚型氨纶进行包裹,提高了弹性耐久性、透气性和吸湿性。因此,经纱、纬纱经多步骤制备得到的面料成品呈现良好的吸湿性、弹性和抗静电效果,由于经过疏油阻燃整理步骤,同时面料表面兼具疏油性、耐水洗性和阻燃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面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再生纤维的吸汗耐水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再生聚酯纤维行业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再生涤纶短纤的开发和应用历史较早,由于品质等方面的原因主要用于填充料,只有部分再生涤纶短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用于服装用面料,目前已经实现了利用废聚酯瓶直纺产业用差别化再生涤纶长丝。再生涤纶长丝可通过化学法和物理法制得,目前主要的原料为聚酯塑料瓶和涤纶服装。
授权公告号CN111074416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型动态吸湿排汗面料的生产工艺,面料由混纺纱和氨纶丝在针织双面大圆机上按照抽条组织的编织方式编织而成,混纺纱由棉和莫代尔纤维混纺而成;生产工艺过程如下:织造、前处理、染色、脱水、剖幅、第一次烘干、吸湿排汗整理、第二次烘干、定型、预缩、成品。采用上述生产工艺制得的面料能根据温度智能调控面料的散湿散热率,从而能为穿着者提供出色的温度舒适性,另外,面料还具有优秀的耐水洗性能。由于涤纶表面具有疏水基团,鲜有利用再生涤纶长丝制备吸汗耐水洗面料的报道,如何通过再生涤纶长丝与其他纤维纱线复配来制备吸湿排汗、抗静电、阻燃高弹的面料,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再生纤维的吸汗耐水洗面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通过再生涤纶长丝与其他纤维纱线复配来制备吸湿排汗、抗静电、阻燃高弹的面料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再生纤维的吸汗耐水洗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经织造、染色预定型、疏油阻燃整理、预缩、干燥定型的步骤制备而成;其中,经纱由吸汗再生涤纶长丝与竹原纤维纱混纺而成,纬纱选自氨纶包芯纱,氨纶包芯纱以再生涤纶长丝为包覆层,以聚醚型氨纶作为芯纱;面料成品中吸汗再生涤纶长丝与竹原纤维纱、氨纶包芯纱的质量比为50~60:12~25:45~70。
本发明的吸汗耐水洗面料,经纱由经过吸湿排汗整理的再生涤纶长丝与竹原纤维纱混纺而成,再生涤纶长丝的强度、耐热性、弹性、耐磨性优良,但是内部存在的聚酯结构导致回潮率低、易产生静电,吸湿排汗整理后将亲水的链段锚固在涤纶的表面,疏油表面变成耐久的亲水表面;竹原纤维纱中含有叶绿素铜钠,具有良好的除臭、抗菌、抗静电、排湿效果,混纺后的经纱利用再生涤纶纤维变废为宝的同时也兼具良好的除臭、抗菌、抗静电、吸湿排汗功能;氨纶包芯纱利用高弹的再生涤纶长丝对聚醚型氨纶进行包裹,提高了弹性耐久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综上,经纱、纬纱经多步骤制备得到的面料成品呈现良好的吸湿性、弹性和抗静电效果,由于经过疏油阻燃整理步骤,同时面料表面兼具疏油性、耐水洗性和阻燃性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经纱的细度为30~40S,纬纱的的细度为22~32S;再生涤纶长丝选自再生涤纶拉伸变形丝、再生涤纶全拉伸丝、再生涤纶高弹丝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方案,所述吸汗再生涤纶长丝的制备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亿盈特纤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亿盈特纤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50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