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433894.4 | 申请日: | 2022-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81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闫成;郝文康;夏佳豪;胡晓安;尤延铖;尹泽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F16H55/08;F16H55/10;F16H55/12 |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朱益萍 |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齿轮 | ||
1.一种斜齿轮的辐板,用于连接斜齿轮的轴部和齿部,其特征是,所述辐板包括第一辐板、第二辐板和若干连接柱;
所述第一辐板和所述第二辐板均连接所述轴部和所述齿部并沿所述斜齿轮的转动轴线方向布设;
所述第一辐板更靠近所述齿部的齿顶并呈圆环形,其设有两个均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且彼此背离的第一表面;
所述第二辐板包括彼此连为一体的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呈圆环形,其内缘连接所述轴部,其外缘连接所述外环体的内缘,其设有两个均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且彼此背离的第二表面;所述外环体的外缘连接所述齿部,所述外环体设有两个彼此背离的第三表面,两个所述第三表面在过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上形成的两条线段彼此平行且均相对所述转动轴线倾斜,其倾斜方向为沿径向向外靠近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连接柱沿所述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用于连接彼此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各所述连接柱绕所述转动轴线均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柱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依次包括第一圆弧段、第一直线段、第二圆弧段和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直线段和所述第二直线段均与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相接且相切;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一圆弧段和所述第二圆弧段反向弯曲,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和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沿过所述转动轴线的直径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比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更远离所述转动轴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辐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孔,所述第一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孔贯穿两个所述第一表面,其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依次包括第三圆弧段、第三直线段、第四圆弧段和第四直线段,所述第三直线段和所述第四直线段均与所述第三圆弧段和所述第四圆弧段相接且相切;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三圆弧段和所述第四圆弧段反向弯曲;所述第三圆弧段相较于所述第四圆弧段更靠近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圆心指向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圆心的方向顺向于所述斜齿轮的转动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内环体上设有若干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数量与所述连接柱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孔贯穿两个所述第二表面,其在垂直于所述转动轴线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依次包括第五圆弧段、第五直线段、第六圆弧段和第六直线段,所述第五直线段和所述第六直线段均与所述第五圆弧段和所述第六圆弧段相接且相切;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六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五圆弧段和所述第六圆弧段反向弯曲;所述第五圆弧段相较于所述第六圆弧段更靠近所述连接柱,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圆心指向所述第六圆弧段的圆心的方向逆向于所述斜齿轮的转动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在同一所述投影面上,所述连接柱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孔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孔的投影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也大于两个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半径,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在所述投影面上,所述连接柱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孔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孔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孔的投影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连接柱的数量为6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斜齿轮的辐板,其特征是,所述斜齿轮在轮齿所受啮合力的切向分力小于或等于81000N、所受轮齿啮合力的轴向分力小于或等于23000N、所受轮齿啮合力的径向分力小于或等于53000N且转速小于或等于323rpm的情况下,如果齿部总质量小于或等于20kg,所述辐板所用材料屈服强度大于或等于700Mpa且材料密度小于等于7.86g/cm3,则
当93≤R0≤113且186.4≤R1≤201.32时,
所述辐板的以下参数为:
R2=R1-28.665;
R3=R1-27.92;
R4=R1-44.34;
R5=R1-51.27;
w0=47.76;
w3=5;
∝=160°;
r1=12.5;
r2=7.5;
r3=20;
r4=10;
r5=17.5;
r6=7.5;
∠O1OO3=12°;
∠OO3O4=100°;
∠O1OO5=20°;
∠OO5O6=99°;
其中,
R0为所述辐板的内缘的半径,单位为mm;
R1为所述辐板的外缘的半径,单位为mm;
R2为所述内环体的外缘的半径,单位为mm;
R3为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R4为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R5为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转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w0为所述第一辐板远离所述内环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内环体远离所述第一辐板的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w1为两个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w2为两个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w3为两个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为所述第三表面在过所述转动轴线的截面上的交线与所述第二表面在同一截面上的交线之间的夹角;
r1为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r2为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r3为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r4为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r5为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r6为所述第六圆弧段的半径,单位为mm;
为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第二圆弧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为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为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圆心与所述第六圆弧段的圆心之间的距离,单位为mm;
∠O1OO3为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与第三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OO3O4为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与所述第三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第四圆弧段的圆心的连接线之间的夹角;
∠O1OO5为所述第一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与第五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
∠OO5O6为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转动轴线的垂线与所述第五圆弧段的圆心至所述第六圆弧段的圆心的连接线之间的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38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