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和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25973.0 | 申请日: | 2022-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生;王令文;刘翰琪;伯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6T7/80;G06T7/73;G01C11/00;G01C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立面正 射影 生成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通过设有相机的无人机,将相机镜头靠近和/或正对建筑立面,拍摄获得建筑立面的第一建筑立面影像照片。根据第一影像照片采用空中三角测量法生成待测建筑立面的点云数据;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拟合待测建筑立面;对拟合的建筑立面进行旋转,使该立面平行于预设的参照平面;基于经旋转后的平面重新标注影像相片的POS数据,获得第二建筑立面影像照片;根据第二建筑立面影像照片,生成建筑立面的正射影像。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建筑修复技术领域以及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获取建筑物立面正射影像图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机摄影测量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及古建筑保护的应用,但由于根据无人机拍摄形成的建筑三维倾斜模型数据量庞大,模型编辑较复杂,给后期处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限于城市环境以及数据采集手段等客观因素,常规的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方法获取的建筑物立面信息无法满足更高精度可视化要求。建筑立面是指建筑与建筑的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以及其展现出来的形象和构成的方式,或称建筑内外空间界面处的构件及其组合方式的统称。建筑立面分为建筑外立面和建筑内立面,本公开中涉及的建筑立面是指外立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之一,一种基于随机采样一致性的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
生成待测建筑立面的点云数据;
通过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拟合待测建筑立面;
根据拟合的建筑立面进行旋转,使该立面平行于XOY平面;
基于经旋转后的平面修改每张相片的POS信息;
重新生成空中三角测量模型并基于该空中三角测量数据生成该立面的正射影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获取高质量建筑立面影像数据的方法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生成待测建筑立面的稀疏点云图示例。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经旋转后生成的待测建筑立面空中三角测量成果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建筑立面正射影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数字正射影像精度高、可量测、纹理信息清晰且相对于三维模型数据量较小,更加适用于建筑物立面信息的使用。当以无人机为载体,采用贴近摄影测量的方式获取建筑物立面影像,能够采集更高分辨率的影像数据,使成果更加直观,精度更高。因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无人机,基于贴近摄影测量手段的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能够快速的准确的生成建筑立面正射影像图,且成果可量测,纹理信息丰富直观,处理更加方便。
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建筑立面正射影像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一、采集待测建筑的立面影像,使用贴近摄影测量的手段,对待测建筑进行特定角度、高重叠的拍摄,待测建筑的立面大多较为平整,部分有凸起或其他构筑物;
优选的是,在外业数据采集过程中,需保证相片间的重叠度,为保证拍摄相片的质量,需确定相机到建筑立面的拍摄距离,其公式如下:
其中,h表示相邻相片的高度差,l表示相邻相片的重叠距离,S表示拍摄距离,m表示相片的重叠率,α表示相机视场角,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259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