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原脆弱区的大型弃渣场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9717.0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377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金光;吕政;陈强;游金虎;周毅;郭江;母永奇;杨涛;蒋佳运;杨聚会;于京波;雷永强;汪东京;李保峰;许正选;袁新强;康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E02D3/10;E02D3/02;A01B79/02;A01C7/0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边延松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原 脆弱 大型 弃渣场 建造 方法 | ||
1.一种高原脆弱区的大型弃渣场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挡护工程施工:在弃渣场周围渣堆坡脚处设置一道挡渣墙,对于挡渣墙基础存在较厚淤泥质土的段落,地基承载力较差的地段,基础采用三七灰土或片石混凝土换填,同时挡渣墙的排水盲管的内侧端头反包裹一层土工布,在土工布的外侧再包覆一层塑料薄膜,拆模后将塑料薄膜拆除,露出土工布;对于靠近河沟有流水冲刷段落的挡渣墙设置导流墙;以上挡护工程在弃渣前一次性全部施工完成;
(2)弃渣场分区规划:弃渣前先将大型弃渣场进行分区规划,划定N个区域,确定各区域计划弃渣方量和时间段;弃渣时根据弃渣分区规划图按照计划进行分区弃渣,弃渣前确保表土已完成剥离,暂未弃渣区域保留原地表草皮,已剥离暂未弃渣区域应采取覆盖措施,避免扬尘;
(3)表土分区剥离与存放:大型弃渣场表土剥离前根据分区规划对应的N个剥离区,弃渣前,先开展第1规划区域表土剥离,其他区域表土暂不剥离,保留原始地貌、生态植被不被破坏;第1区域表土剥离后存放在第N个区域内,待第1个区域弃渣完成后,再进行第2个区域表土剥离,第2个区域剥离的表土一部分转运至第1个区域进行弃渣体复垦生态恢复,剩余的部分存放在第N个区域,以后区域依次类推;最后第N个区域弃渣前,将该区域内存放的表土及剥离的表土转运至第(N-1)个区域内,该区域弃渣完成后,再将第(N-1)区域存放的表土进行复垦生态恢复;
(4)弃渣施工:按照分区规划的N个区域,从第1个区域开始,依次进行分区弃渣;在指定区域内弃渣时,采用分层弃渣,每层弃渣厚度控制在1m内,将粗颗粒弃渣优先弃于下层,细颗粒弃渣弃于上层,确保渣体孔隙填充密实;每层弃渣完成后,采用装载机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弃渣前确保该区域表土已全部完成剥离,并对已剥离暂未弃渣场地、弃渣已达到设计标高未绿化的边坡临时采取绿目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污染环境;第一级弃渣平台弃渣达设计标高后,及时将第二平台渣堆坡脚线放出,撒上石灰标记,以此类推,直至完成该区域弃渣;
(5)动态复垦生态恢复:根据区域划分,在分区域分级完成弃渣后,按照“完成一个层级、治理一层级”的原则,在上一平台施工完成后开始对弃渣边坡、分级平台、渣体顶面进行复垦生态恢复施工;弃渣体边坡、分级平台、渣体顶面回覆表土进行复垦,边坡同时铺草毯、喷播草籽,平台栽植灌木、喷播草籽,渣体顶面栽植乔木、灌木、再撒草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脆弱区的大型弃渣场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表土剥离厚度不小于3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脆弱区的大型弃渣场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弃渣体边坡及平台回覆表土厚度不小于30cm,渣体顶面回覆表土不小于5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97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