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5023.X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91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俊;何磊;伍小波;田超;谭玉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速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2 | 分类号: | H01R13/62;B60L53/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诚中致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0 | 代理人: | 曹宇杰 |
地址: | 621052 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充电 | ||
1.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包括:
PCB板(1),呈环形结构,其正面间隔设有多组触头组件,触头组件分别为充电通信CAN-H、充电通信CAN-L、电连接确认CC1、充电连接确认CC2,触头组件均包括导通柱(11),导通柱(11)的前端面均凸出于PCB板(1)的前端面相同的预定距离;
低压辅助电源正(21)与低压辅助电源负(22)分别对应的传导柱均位于PCB板(1)的前方,且传导柱的前端面与导通柱(11)的端面处于同一平面;
正极线圈(3),设于PCB板(1)的环形内部,正极线圈(3)的前端面凸出于PCB板(1)的前端面预定距离;
接地轴(4),垂直穿设于正极线圈(3)的中部,且接地轴(4)外壁与正极线圈(3)的内侧之间具有绝缘管(41),接地轴(4)为含铁材料制成;
负极线圈(5),设于PCB板(1)的外侧,负极线圈(5)的前端面凸出于PCB板(1)的前端面预定距离;
电动车的插座对应导通柱(11)、正极线圈(3)、接地轴(4)及负极线圈(5)均设有相应的接触点,其中与接地轴(4)相匹配的触点采用磁铁制成,且该触点的端面与接地轴(4)的前端面大小相适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触头组件还包括垂直设于PCB板(1)正面的管座(12),管座(12)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导通柱(11)同轴穿设于管座(12)内,且导通柱(11)沿轴线方向移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低压辅助电源正(21)与低压辅助电源负(22)均设有两根传导柱,且低压辅助电源正(21)及低压辅助电源负(22)各自的两根传导柱分别设于一铜片(23)顶面的两端,铜片(23)的底面中部设有一接线柱(231),接线柱(231)穿过PCB板(1),并与相应的线缆相连,接线柱(231)外壁设有绝缘层,铜片(23)与PCB板(1)之间具有预定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铜片(23)的顶面覆盖有塑料板(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正极线圈(3)及负极线圈(5)均朝向圆线圈的圆周内侧间隔设有多块接触片(31),负极线圈(5)的接触片(31)前端与正极线圈(3)外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隔,正极线圈(3)的接触片(31)前端与接地轴(4)的外壁之间具有间隔,接触片(31)朝向线圈中部的一端向充电枪的前方翘起,正极线圈(3)的接触片(31)与绝缘管(41)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绝缘管(41)的前端面具有环形槽(4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接地轴(4)沿轴线方向移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PCB板(1)的后方同轴设有一贯穿式丝杆电机(42),丝杆电机(42)的丝杆(421)前端与接地轴(4)的末端相连,丝杆(421)的末端与接地线缆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丝杆电机(42)的后方设有一连接管(43),连接管(43)为绝缘材料制成,连接管(43)的内部设有金属导管(44),金属导管(44)的末端与接地线缆相连,接地线缆从连接管(43)的末端穿出,丝杆(421)的后段穿设于金属导管(4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车充电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管状壳体(6),PCB板(1)设于壳体(6)内部的前段,壳体(6)的前端内嵌有绝缘板(61),导通柱(11)的前端面、低压辅助电源正(21)与低压辅助电源负(22)各自传导柱的前端面、正极线圈(3)与负极线圈(5)的前端面均凸出于绝缘板(61)的前端面,且导通柱(11)的前端面、低压辅助电源正(21)与低压辅助电源负(22)各自传导柱的前端面、正极线圈(3)与负极线圈(5)的前端面均位于壳体(6)的前端的内部,PCB板(1)、正极线圈(3)、接地轴(4)、负极线圈(5)、低压辅助电源正(21)及低压辅助电源负(22)连接的线缆均从壳体(6)的后端延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速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速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50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