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鉴定布鲁菌的方法及其使用的引物组组合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09912.5 | 申请日: | 2022-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5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辛文文;李佳欣;张嘉鑫;康琳;王景林;王菁;高姗;袁媛;徐健皓;李岩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6;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闫书宁 |
地址: | 10003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鉴定 布鲁菌 方法 及其 使用 引物 组合 | ||
1.引物组组合,包括引物组BRU-1、引物组BRU-2、引物组BRU-3、引物组BRU-4和/或引物组BRU-5;
引物组BRU-1由引物对BRU-1和探针BRU-1-P组成;引物对BRU-1由引物BRU-1-F和引物BRU-1-R组成;探针BRU-1-P的一个末端具有荧光标记,另一端具有荧光猝灭基团;引物BRU-1-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引物BRU-1-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探针BRU-1-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引物组BRU-2由引物对BRU-2和探针BRU-2-P组成;引物对BRU-2由引物BRU-2-F和引物BRU-2-R组成;探针BRU-2-P的一个末端具有荧光标记,另一端具有荧光猝灭基团;引物BRU-2-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引物BRU-2-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探针BRU-2-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引物组BRU-3由引物对BRU-3和探针BRU-3-P组成;引物对BRU-3由引物BRU-3-F和引物BRU-3-R组成;探针BRU-3-P的一个末端具有荧光标记,另一端具有荧光猝灭基团;引物BRU-3-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引物BRU-3-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探针BRU-3-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
引物组BRU-4由引物对BRU-4和探针BRU-4-P组成;引物对BRU-4由引物BRU-4-F和引物BRU-4-R组成;探针BRU-4-P的一个末端具有荧光标记,另一端具有荧光猝灭基团;引物BRU-4-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引物BRU-4-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探针BRU-4-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引物组BRU-5由引物对BRU-5和探针BRU-5-P组成;引物对BRU-5由引物BRU-5-F和引物BRU-5-R组成;探针BRU-5-P的一个末端具有荧光标记,另一端具有荧光猝灭基团;引物BRU-5-F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引物BRU-5-R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探针BRU-5-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组组合的应用,为b1)或b2)或b3):
b1)鉴定布鲁菌;
b2)检测待测样品是否含有布鲁菌;
b3)制备用于鉴定布鲁菌的试剂盒;
所述应用用于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3.DNA片段甲、DNA片段乙、DNA片段丙、DNA片段丁或DNA片段戊;
所述DNA片段甲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6所示或SEQ ID NO:16自5’末端起第357至515位所示;
所述DNA片段乙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7所示或SEQ ID NO:17自5’末端起第593至779位所示;
所述DNA片段丙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8所示或SEQ ID NO:18自5’末端起第827至945位所示;
所述DNA片段丁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9所示或SEQ ID NO:19自5’末端起第631至783位所示;
所述DNA片段戊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0所示或SEQ ID NO:20自5’末端起第275至376位所示。
4.权利要求3所述DNA片段甲、所述DNA片段乙、所述DNA片段丙、所述DNA片段丁或所述DNA片段戊的应用,为b1)或b2)或b3)或b4):
b1)鉴定布鲁菌;
b2)检测待测样品是否含有布鲁菌;
b3)作为分子标记;
b4)制备用于鉴定布鲁菌的试剂盒;
所述应用用于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099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