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86439.3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52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印;陈鹏飞;杨旭辉;刘成刚;李洋;陈小莉;温在顶;常文婷;方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M3/06 | 分类号: | G01M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行器 航行 水密 特性 试验 加力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横梁是整个加力装置的安装基础,横向加力组件、竖向转动组件均安装在横梁上;横向加力组件与所述的竖向转动组件连接,将横向加力组件产生的横向力矩通过竖向转动组件转化为竖向力矩,竖向加力组件与所述的竖向转动组件连接,将竖向转动组件产生的竖向力矩通过竖向加力组件转化为竖向力施加到待试验的飞行器及航行器上。本发明能够满足水下发射型飞行器及航行器在试验场地水深有限且操作空间受限等多因素约束下的水密特性试验的加力需求,并能提升加力操作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及航行器试验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及水下装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各种水下发射型飞行器及航行器不断涌现。在水下运动阶段,为防止水流进入飞行器及航行器内部,引起设备损坏或电路短路,水下发射型飞行器及航行器的结构要能实现水下密封(即水密),为此,经常需要开展水密特性试验进行验证。在进行水密特性试验时,需要将飞行器及航行器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有无气泡产生以判断是否存在密封不合格的现象。由于水下发射型飞行器及航行器多为大尺寸的密闭结构体,存在整体呈正浮力或局部呈正浮力的情形,在水深受限的试验场地,单纯依靠飞行器及航行器的自身重力,难以保证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需要对飞行器及航行器施加一定作用力才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
考虑到现有的加力装置笨重且操作不便,部分人员在进行水密特性试验时,常采用先将飞行器及航行器捆扎固定再注水观察的方式,这样可以省去加力环节,但由于注水是缓慢过程,水完全没过飞行器及航行器需要较长时间,存在不能及时发现有无泄漏特别是微泄漏的不足,并且效率较低;于是,有人员在进行水密特性试验时,采用临时在飞行器及航行器表面加重物或用手按压的方式使其浸没,这样虽然方便快捷,但加力不均匀,且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本发明方案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包括横梁、横向加力组件、竖向转动组件和竖向加力组件,所述的横梁是整个加力装置的安装基础,横向加力组件、竖向转动组件均安装在横梁上;所述的横向加力组件与所述的竖向转动组件连接,将横向加力组件产生的横向力矩通过竖向转动组件转化为竖向力矩,所述的竖向加力组件与所述的竖向转动组件连接,将竖向转动组件产生的竖向力矩通过竖向加力组件转化为竖向力施加到待试验的飞行器及航行器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一种飞行器及航行器水密特性试验用加力装置还包括支撑固定组件,所述的支撑固定组件有两组,分别位于所述横梁的两端,所述的支撑固定组件一端与所述的横梁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试验台上。
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锁固螺钉、动压板、弹性挡圈一和调整螺钉;固定架是支撑锁固组件的基础,固定架有三处横板,整体呈“山”字形结构,两外侧横板一和横板三上均有螺纹孔,横板一通过调整螺钉与横梁连接;横板二与横板三之间放置所述的动压板,动压板通过锁固螺钉与横板三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动压板呈长方体结构,中心为阶梯孔;所述的锁固螺钉侧为螺杆结构,另一侧为带环形槽的光轴结构;锁固螺钉穿过横板三的螺纹孔与固定架形成螺纹连接,锁固螺钉的光轴穿过动压板的中心孔形成转动副,弹性挡圈一安装在锁固螺钉光轴的环形槽内,防止锁固螺钉从动压板滑脱;通过转动锁固螺钉可以沿其轴向方向调整动压板与固定架中间横板之间的距离;调整螺钉一侧为螺杆结构,另一侧为带环形槽的光轴结构,调整螺钉的螺杆穿过横梁边缘的长槽孔与固定架横板一的螺纹孔形成螺纹连接,弹性挡圈一安装在调整螺钉光轴的环形槽内,防止调整螺钉从固定架滑脱;通过转动调整螺钉可以调整横梁与固定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实现横梁与固定架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6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陆两栖可跨塘作业的无人投饵船
 - 下一篇:一种缠绕膜分切复卷机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