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5568.0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44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汪靖;董莹莹;黄林生;黄文江;黄滟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金 |
地址: | 10009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昆虫 预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昆虫的历史发生位置数据、迁飞行为数据、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子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所述昆虫的初始飞行时段内的大气轨迹数据和全球物候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是指所述昆虫的迁飞起点所在的区域,所述初始飞行时段是指所述昆虫的一个世代初次迁飞的时段;
根据所述历史发生位置数据和所述每个子区域的历史气象数据,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迁飞起点;
根据所述迁飞行为数据和所述大气轨迹数据,对所述昆虫从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开始迁飞时的下一迁飞落点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出的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
根据所述全球物候数据对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进行筛选,以将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中未处于寄主植物生育期的迁飞落点筛除,得到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筛选后的迁飞落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发生位置数据和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气象数据,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至少一个迁飞起点,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发生位置数据和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气象数据,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数据;
根据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数据,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所述昆虫对应的季节性迁飞区;
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季节性迁飞区的至少一个迁飞起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发生位置数据和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气象数据,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历史发生位置数据和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气象数据,确定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各预设站点的周年繁殖区适宜性数据和季节迁飞区适宜性数据;
根据所述各预设站点的周年繁殖区适宜性数据和季节迁飞区适宜性数据在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子区域进行空间插值,以得到由所述目标区域包含的每个子区域的周年繁殖区适宜性数据和季节迁飞区适宜性数据组成的所述潜在适生区分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昆虫在所述目标区域内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数据,从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所述昆虫对应的季节性迁飞区,包括:
将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周年繁殖区适宜性数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昆虫对应的季节性迁飞区;
和/或,
将所述目标区域中所述周年繁殖区适宜性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季节迁飞区适宜性数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子区域确定为所述昆虫对应的季节性迁飞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昆虫在所述季节性迁飞区的至少一个迁飞起点,包括:
将所述季节性迁飞区划分为尺寸相同的多个目标区域;
从每个所述目标区域内选取一个点,作为一个所述迁飞起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迁飞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全球物候数据对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进行筛选,以将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中未处于寄主植物生育期的迁飞落点筛除,包括:
从所述全球物候数据中提取所述至少一个迁飞落点处的寄主植物生育期;
确定所述昆虫迁飞至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时的日期,作为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分别对应的迁飞结束日期;
对于每个所述迁飞起点对应的至少一个迁飞落点中的每个迁飞落点,若该迁飞落点对应的迁飞结束日期未处于该迁飞落点处的寄主植物生育期内,则将该迁飞落点筛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55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图匹配方法、装置和设备
- 下一篇:含锂溶液联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