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1382989.8 | 申请日: | 2022-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3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谭俊文;陆家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15/02;B32B15/20;B32B33/00;B32B7/12;B32B37/12;B32B3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方秀琴 |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嘉兴市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采用连续金属纤维和碳纤维形成经纬交织的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以碳纤维布形成碳纤维表面层,并以碳纤维布和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叠层粘和形成金属/碳/碳复合芯体,得到初始复合板坯体;碳纤维表面层包裹金属/碳/碳复合芯体,金属/碳/碳复合芯体与碳纤维表面层粘合;对初始复合板坯体进行固化、碳化、循环增密和成型加工处理,得到初始复合材料板;对初始复合材料板进行化学气相沉积涂层处理,得到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本申请有效降低板材电阻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复合材料是一种以碳纤维增强碳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高热导、高强度和低膨胀系数等优异性能,从而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领域和强腐蚀环境领域,如可应用于电解领域,是新一代电解阴极板的潜力材料。然而,相对于金属而言,碳/碳板材的电阻率偏高,大尺寸应用中,易出现明显递减的电流密度梯度,在电解应用中,会影响电解沉积效率,如影响电解锰的沉积效率,因此,需对碳/碳复合材料进行改进,以提高其导电性能,满足电解阴极板等电学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板材导电性和强度,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碳沉积层、碳纤维包覆层和金属/碳/碳复合芯体,所述碳沉积层包覆于所述碳纤维包覆层外部,所述碳纤维包覆层包裹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所述碳纤维包覆层与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紧密结合;
所述碳纤维包覆层包括叠层设置的碳纤维层,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包括叠层设置的芯体碳纤维层和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层,所述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层包括经纬交织的连续金属纤维和碳纤维。
具体地,所述连续金属纤维包括连续铜纤维、连续铜合金纤维、连续铝纤维、连续镁纤维和连续钨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地,所述连续金属纤维的直径为0.1-0.5mm,所述碳纤维包括1K-12K根碳纤维单元,所述碳纤维单元的直径为5-7um。
具体地,所述碳沉积层的厚度为15-100um;
所述碳纤维包覆层的厚度为0.5-2mm;
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的厚度为3-25mm。
具体地,所述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的密度为1.60-1.80g/cm3。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的制备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连续金属纤维和碳纤维形成经纬交织的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
S2:以碳纤维布形成碳纤维表面层,并以所述碳纤维布和所述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叠层粘和形成金属/碳/碳复合芯体,得到初始复合板坯体;所述碳纤维表面层包裹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与所述碳纤维表面层粘和;
S3:对所述初始复合板坯体进行固化、碳化、循环增密和成型加工处理,得到初始复合材料板;
S4:对所述初始复合材料板进行化学气相沉积涂层处理,得到所述金属/碳/碳复合材料板。
具体地,所述S2包括:以所述碳纤维布形成所述碳纤维表面层,并将所述碳纤维布和所述金属/碳纤维复合网布上涂布石墨胶溶液并叠层粘和,形成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所述金属/碳/碳复合芯体通过所述石墨胶溶液粘和于所述碳纤维表面层内部,形成所述初始复合板坯体;
在所述S2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德鸿碳纤维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29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