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7285.1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琳;王慧辉;任海锋;黄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03 | 分类号: | F16F15/03;F16F15/06;F02B77/00;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6 | 代理人: | 韩思思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附件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包括平衡板、设置于平衡板上的电磁平衡件、设置于平衡板一侧的第一固定件以及设置于平衡板另一侧的第二固定件,振动传感器与转速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根据转速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控制电磁平衡件电源的连通与关闭,根据发动机附件的振动频率以及发动机的转速改变发动机附件与发动机的连接状态,当发动机附件的振动频率较小或当发动机的转速较小时,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刚性连接,连接更加稳定,提升发动机附件的稳定性;当发动机附件的振动频率较大以及发动机的转速较大时,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通过隔振装置连接,弹性件减少了发动机的振动的传递。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柴油机通常将柴油机外围的附件与气缸采用刚性连接的方式,上述设置方式,在发动机运转的高转速区存在振动,在振动时,与发动机刚性连接的重量较重的发动机附件存在共振的问题,会导致发动机附件的振动增加,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由于共振导致的螺栓松动、出现裂纹等情况,进而导致发动机附件与气缸的连接处出现连接失效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设有如气囊减震和电磁减振等的减震装置,上述减震装置,在发动机的全转速区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完全隔绝,在发动机高转速区及发动机附件的振动频率较高时,能够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进行隔绝,能够避免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产生共振导致发动机附件的振动幅度以及振动频率增加,在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
但是,在发动机低转速区或者发动机附件振动频率较低时,无需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隔绝,上述设置,在发动机低转速区仍然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进行隔离,此时由于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之间的的减震装置,导致发动机附件的振动无法控制,从而出现发动机附件的振动幅值增加的情况
因此,目前亟需提出一种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转速改变发动机和发动机附件的连接方式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减震装置,在发动机低转速区或者发动机附件振动频率较低时仍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弹性连接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减震装置,在发动机低转速区或者发动机附件振动频率较低时仍将发动机与发动机附件隔绝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包括平衡板、设置于所述平衡板上的电磁平衡件、设置于所述平衡板一侧的第一固定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平衡板另一侧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连有第一永磁片,所述发动机附件与所述平衡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或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平衡板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平衡板之间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隔振装置还包括检测所述发动机附件振动频率的振动传感器以及检测所述发动机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所述振动传感器与所述转速传感器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转速传感器和所述振动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控制所述电磁平衡件通电或断电,以使所述电磁平衡件能够与所述第一永磁片相吸或使所述平衡板保持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
本申请中的所述发动机附件的隔振装置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电磁平衡件具有所述附件振动频率或所述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值时的连接位和所述附件振动频率且所述发动机转速均大于预设值时的平衡位,位于所述连接位时,所述电磁平衡件通电,所述平衡板与所述第一永磁片连接,位于所述平衡位时,所述电磁平衡件断电,所述平衡板位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之间,以降低所述发动机附件的振动频率。
所述第二固定件还固连有有第二永磁片。
所述第一永磁片和/或所述第二永磁片朝向所述电磁平衡件凸起。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为最大直径与所述平衡板的宽度相同且内部中空的环形弹性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72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