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5057.0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49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伟;毛献群;徐萍;黄斌;潘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39/14 | 分类号: | B63B39/14;B63B45/04;B64D4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00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舰船 短期 运动 预报 舰载 直升机 指示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包括:舰船摇摆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舰船指定位置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信息,通过通信连接,实时发送给安全着舰实时智能评估系统;安全着舰实时智能评估系统,实时接收舰船摇摆信息采集系统传来的舰船指定位置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信息,实时换算出飞行平台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并与预置的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作业衡准作比较,实时给出着舰安全性评估结果;飞行平台指示灯阵控制器,实时接收安全着舰实时智能评估系统传来的评估结果信息,并控制飞行平台指示灯阵中不同颜色的飞行平台指示灯亮。本发明实现方式简便,成本低,可在搭载直升机的舰船上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载直升机助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
背景技术
大风浪中的舰船摇摆环境一直是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确保舰载直升机的着舰安全,世界各强国均制定了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作业衡准,均对着舰时舰船飞行平台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幅值提出了严格要求。然而,当直升机在舰船飞行平台上空悬停准备着舰时,受视距、气象环境等影响,飞行员很难直观、准确、快速地判断飞行平台当前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幅值,很难准确判断着舰安全性,较易造成不敢着舰或坠机事故发生。
近年来,虽然很多舰船上已装备横摇指示灯、部分舰船上已同时装备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但存在3项不足,仍难以大幅降低舰载直升机着舰的事故概率,主要如下:
(1)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给出的飞行平台运动信息较少,不足以支撑飞行员判断着舰安全性。
根据《舰船通用规范》,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作业衡准包括飞行平台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幅值要求。目前的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仅能提供飞行平台的横摇和垂向速度满足作业衡准的情况,仍缺少纵摇满足作业衡准的情况,不足以支撑飞行员全面评估着舰安全性。
(2)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给出的信息不是着舰安全性的最终结果,需飞行员判断的中间环节多,着舰操作难度大。
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显示的评估结果是相互独立的,而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作业衡准要求飞行平台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同时满足作业衡准要求,飞行员在获取到横摇和垂向速度指示灯状态后,仍需综合判断二者是否同时满足作业衡准,中间环节多,不够直观,易造成飞行员分神,不利于飞行员抓住稍纵即逝的着舰时机。
(3)指示灯一般采用的是飞行平台悬停状态的运动信息,与直升机与飞行平台接触时刻的运动差别较大,易造成判断失误。
对于大多数舰船,运动周期较小,与直升机从悬停位置到与飞行平台接触过程的耗时是同一数量级,当直升机从悬停状态过渡到与飞行平台接触时,飞行平台的运动已发生较大变化,二者之间的差别是造成着舰安全性判断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实时预报飞行平台在未来一个运动周期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并将三者是否同时满足舰载直升机安全着舰作业衡准的评估结果通过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信息传递给飞行员,辅助飞行员直观、准确、快速地判断未来一个运动周期的着舰安全性,从而大幅提高舰载直升机着舰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辅助舰载直升机飞行员通过指示灯颜色直观、准确、快速地判断未来一个运动周期的舰载直升机着舰安全性的技术难题,而提供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舰船极短期运动预报的舰载直升机助降指示灯,包括舰船摇摆信息采集系统、安全着舰实时智能评估系统、飞行平台指示灯阵控制器和飞行平台指示灯阵;
所述舰船摇摆信息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舰船指定位置的横摇、纵摇和垂向速度信息,通过通信连接,实时发送给安全着舰实时智能评估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50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管材焊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排气结构、压缩机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