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71407.6 | 申请日: | 2022-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9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斌;汪军;周子力;张玉泽;薛文文;丁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44;D01H4/08;D01H4/32;D01H7/9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亚 |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杯纺 聚酰亚胺 大麻 抗菌 混纺纱 纺纱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将聚酰亚胺/大麻混合纤维条经转杯纺工艺喂入、分梳、凝聚、加捻成纱制得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所述加捻成纱时采用高温水蒸气对纤维进行处理,高温水蒸气的温度不低于120℃。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转杯纺纺制聚酰亚胺与大麻纤维混纺纱加捻效率不高、静电作用大的难题,本发明的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断裂强力高、条干均匀度好、纱线表面光洁、毛羽少、抗菌抑菌效果好,可用于服装、内衣等面料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转杯纺纱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纤维是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结构的一种高性能纤维,是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新材料和民用急需产品之一,具有强高模、热稳定、耐辐射、耐高低温、耐化学腐蚀、生物相容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体育器材、纺织服装等领域。近年来,对聚酰亚胺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保留其原性能的基础上,聚酰亚胺纤维性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将聚酰亚胺纤维应用于纺织服装时,不仅仅使织物具有出色的保暖、阻燃性能,还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虽然现阶段聚酰亚胺抗菌性能的机理不明确,但经权威机构检测发现,聚酰亚胺纤维对常见的154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同时由于聚酰亚胺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其可纺性能很差,特别是由于纺纱时其和梳理、牵伸部件接触时,极易产生静电现象,梳理时会产生绕针布现象,且由梳理部件作用而产生的结杂结杂较多。
大麻纤维是一种天然抗菌纤维,具有抑菌防霉、吸湿排汗、抗紫外、抗静电等优良性能。大麻纤维属于束纤维,其长度整齐度较差,表面有缝隙且细度不匀,独特的中空结构富含氧气且与表面裂纹及孔洞相连,使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排汗、透气和抑菌功能。但大麻纤维纺纱时,由于大麻纤维长度整齐度差,纤维硬挺等特点,纺纱时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大麻纤维纺纱加捻时,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与湿度,以利于纤维内外转移,从而提高加捻效率,提高纱线的强力、伸长,减少纱线毛羽等物理机械性能。
转杯纺是除环锭纺纱外现阶段发展最为成熟的纺纱方式,具有纺纱速度高、工艺流程短,原料长短适用性能广等特点。转杯纺纱的原理为纤维条先经分梳辊的梳理作用,梳理成单纤维状态,单纤维状态的纤维流在负压气流的作用下,经输纤通道转移至转杯内,在转杯和假捻盘的共同作用下加捻成纱。现阶段,用转杯纺聚酰亚胺纤维时,由于聚酰亚胺较差的可纺性能,纺纱时极易产生绕分梳辊针齿,结杂、断头现象较多,因此,通常用聚酰亚胺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由于大麻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都具有抗菌性能,因此,将聚酰亚胺纤维与大麻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得的纱线不仅具有抗菌、抑菌性能,还具有聚酰亚胺纤维纱线良好的强力、保暖性、阻燃等优秀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大麻纤维纱线的吸湿排汗、透气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将聚酰亚胺/大麻混合纤维条经转杯纺工艺喂入、分梳、凝聚、加捻成纱制得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所述加捻成纱时采用高温水蒸气对纤维(高温水蒸气处理的是在转杯内凝聚的纤维须条从转杯内加捻引出的过程中运动到假捻盘表面时的纤维,这个时候的纤维集聚形式是由纤维须条到纱线的中间的一种状态)进行处理,高温水蒸气的温度不低于120℃,如温度太低不利于提高加捻效率,效果不明显。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高温水蒸气的温度不高于150℃,如温度太高,能耗高、对其他纺纱部件的要求较高,高温水蒸气的相对湿度为80~90%。
如上所述的一种转杯纺聚酰亚胺/大麻抗菌混纺纱的纺纱方法,所述加捻成纱依靠转杯、假捻盘和引纱罗拉的共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未经中科南京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14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