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 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70265.1 | 申请日: | 2022-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4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刘艳;胡刘秀;周梦洁;胡汶松;黄俊宝;黄茜琳;罗雅妮;高旭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5/75 | 分类号: | C12N15/75;C12N15/31;C12N15/54;C12P7/66;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方昊 |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构建 高效 生物 合成 维生素 base sub | ||
1.一种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以枯草芽孢杆菌168基因组为模板,敲除嘌呤转运蛋白基因pbuE,构建得到△pbuE菌株EC1;
步骤二、以菌株EC1全基因组为模板,用PdegQ启动子序列替换枯草芽孢杆菌法呢基二磷酸合酶基因ispA的原始启动子,得到菌株EC2;
步骤三、以菌株EC2全基因组为模板,敲除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基因dxs,得到菌株EC3;
步骤四、以克雷伯氏菌全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dxs基因,通过与pHY-P43载体连接转化至菌株EC3中,得到用于生物合成维生素K2菌株的EC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构建得到△pbuE菌株EC1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1、以枯草芽孢杆菌168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如SEQ ID NO.1-3所示的引物组扩增得到左同源臂、右同源臂序列和中间片段;
A2、将获得的左同源臂、右同源臂序列和中间片段进行重叠延伸PCR,得到融合基因片段;
A3、扩增产物纯化后,融合基因片段电转到菌株枯草芽孢杆菌168感受态细胞中,即得菌株EC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得到菌株EC2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B1、以枯草芽孢杆菌168基因组为模板,利用如SEQ ID NO.7-8所示的引物扩增得到ispA1原始启动子的左同源臂、PdegQ序列和右同源臂序列;
B2、以质粒p7C6为模板,利用如SEQ ID NO.25-26所示的引物扩增得到氯霉素抗性基因CmR序列;
B3、将B1获得的序列与B2获得的氯霉素抗性基因CmR序列行重叠延伸PCR,得到的融合基因片段经扩增产物纯化后,融合基因片段电转到EC1菌株的感受态细胞中,得到菌株EC2、EC21和EC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得到菌株EC3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C1、以菌株EC2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如SEQ ID NO.27-28所示的引物扩增得到左右同源臂序列和中间片段;
C2、将获得的左同源臂、右同源臂序列和中间片段进行重叠延伸PCR,得到融合基因片段;
C3、扩增产物纯化后,融合基因片段电转到菌株EC2的感受态细胞中,即得菌株EC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得到菌株EC4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D1、将克雷伯氏菌培养至指数生长中期,提取全基因组DNA;
D2、以克雷伯氏菌全基因组为模板,采用如SEQ ID NO.33-34所示的引物扩增得到dxs基因片段;
D3、扩增产物纯化后,构建重组质粒pHY-P43-dxs1转化至菌株EC3中,得到菌株的EC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重组质粒pHY-P43-dxs1的方法是用XbaI和BglII对扩增产物和载体pHY-P43进行双酶切,两者的回收产物,用T4连接酶连接后得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构建高效生物合成维生素K2工程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增条件为:98℃变性3min;然后98℃变性10s,55℃退火5s,72℃延伸20s,总共34个循环;最后72℃延伸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026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设备和雷达方法
- 下一篇:恰加斯抗原及其抗体和组合物、方法和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