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两栖坦克海上运输的驳转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61130.9 | 申请日: | 2022-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3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富;万兵兵;石玉云;孙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35/28 | 分类号: | B63B35/28;B63B35/30;B60F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苗 |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两栖 坦克 海上运输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两栖坦克海上运输的驳转装置,包括若干驳转模块,所述驳转模块用于承载两栖坦克的承载主体、驱动承载主体在水中和在陆地运动的驱动装置、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承载主体上的若干对接钩和对接头,驳转模块之间通过对接装置对接,一个驳转模块的对接钩与另一个驳转模块的对接头对接。通过可拼接的驳转模块,组成驳转装置用于运输坦克,驳转模块设置在运载船舶内部,用于将坦克从船舱内运载下水,依靠其自身动力两两对接,再快速运送坦克靠岸作战,使得陆军主战坦克不经过过驳转运装置倒运至登陆艇,减少由于波浪干扰造成过驳吊塔转运坦克晃荡耗费的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为登陆作战赢得宝贵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的接驳转运,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两栖坦克海上运输的驳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登陆作战初期阶段,港口码头易遭受破环,通过港口转运装备物资难以保障。由于滩头卸载保障适应能力强,在登陆作战物资运输中起到主导作用。为取得战场控制权,往往需要往敌方战场投送大量陆军主战坦克,而陆军主战装备需要使用军用舰船或者民船来实施装载运输。由于军用舰船以及民船吃水深,只能在对岸滩头通过过驳转运装置,将坦克车辆从军用舰船或者民船倒运至过驳转运平台上,再通过过驳转运装置将坦克车辆倒运到吃水较浅的登陆艇上登陆作战。
而现有的过驳转运装置主要由过驳缆车、吊塔、拉索组成,在运载船舶与换乘平台之间构成悬索跨越式运输。由于波浪运动的干扰造成运载船舶与过驳转运平台的晃荡,导致陆军主战坦克倒运时间的增加而贻误战机,此外,在敌军的轰炸破坏下,过驳转运装置的紧急抢修导致坦克装备运输中断,也会错失战机。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渡水、适应高海况的用于两栖坦克海上运输的驳转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一种用于两栖坦克海上运输的驳转装置,包括若干驳转模块,所述驳转模块用于承载两栖坦克的承载主体、驱动承载主体在水中和在陆地运动的驱动装置、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承载主体上的若干对接钩和对接头,驳转模块之间通过对接装置对接,一个驳转模块的对接钩与另一个驳转模块的对接头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于承载主体底部的承重轮和设置于承载主体两端的喷水推进器,所述承重轮通过承重轮电机驱动,从而驱动承载主体在陆地上运行,所述喷水推进器驱动承载主体在水中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轮通过一对伸缩承重液压缸与承载主体固定连接,形成等腰三角形,所述承载主体包括主体支架、设置于主体支架下方的双船体,双体船内设置容纳承重轮的船舱,所述双体船底部设置承重轮舱口,承重轮通过伸缩承重液压缸的伸缩,伸出或收回承重轮舱口。
进一步的,所述承重轮舱口设置滑动式封闭门,所述滑动式封闭门包括舱门、安装在舱门两侧的滚轮、舱门液压缸,所述承重轮舱口两侧设置封闭门滚槽,所述滚轮在封闭门滚槽中滚动,所述舱门液压缸一端与双体船底部铰接,另一端与舱门铰接,舱门液压缸伸缩带动滚轮在封闭门滚槽中滚动,从而带动舱门打开或关闭承重轮舱口。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若干设置于承载主体上的调向涡轮机组,调向涡轮机组包括提供向上推力的涡轮机主体、设置于涡轮机主体底部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承载主体铰接,通过调向液压缸调节导向板的安装角度,从而调整涡轮机主体的出风口方向,从而调整涡轮机主体的推力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钩一端与对接钩液压缸体的一端铰接,对接钩液压缸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承载主体上,对接钩和对接钩液压缸体之间还设置钩头液压缸,所述钩头液压缸一端与对接钩液压缸体铰接,钩头液压缸另一端与对接钩钩身铰接,钩头液压缸伸缩带动对接钩相对对接钩液压缸体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头包括用于对接钩勾住的对接柱,对接头通过对接头液压缸体与承载主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主体为方形,承载主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对接钩和对接头,且承载主体的左右两侧也分别设置对接钩和对接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11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