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野生紫陀螺菌菌丝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358474.4 申请日: 2022-11-01
公开(公告)号: CN116083245A 公开(公告)日: 2023-05-09
发明(设计)人: 耿阳阳;张时馨;刘亚娜;胡伯凯;王纪辉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C12N1/02;C12R1/645
代理公司: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代理人: 龚世妍
地址: 550005 贵州***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野生 陀螺 菌丝 及其 分离 纯化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紫陀螺菌菌丝及其分离纯化方法,属于野生蘑菇菌丝分离纯化技术领域,野生紫陀螺菌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40193。该分离纯化方法通过种菇挑选和处理、组织分离培养、初期菌丝菌悬液制备、菌悬液液体发酵和单一菌丝球纯化培养等步骤。分离纯化得到野生紫陀螺菌菌丝,与传统方法相比,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分离纯化得到的野生紫陀螺菌菌丝纯化成功率高,保证了初期菌丝的充分分离的同时,更有效、便捷、精准,促进了后续紫陀螺的保育促繁和人工繁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野生紫陀螺菌菌丝分离纯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生紫陀螺菌菌丝及其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紫陀螺菌又名“马蹄菌”,属担子菌亚门,非褶菌目,陀螺菌科,陀螺菌属。紫陀螺菌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且易保鲜,易贮运,作为一种珍稀食用菌,紫陀螺菌在食品和药品领域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但是由于紫陀螺菌的生物学特性仍不十分清楚,造成紫陀螺菌至今未被人工培育,野生紫陀螺菌的产量又因当地群众毁灭式采集而逐年降低,这严重威胁着野生紫陀螺菌物种的种群。

近年来,尽管有部分科技人员开展了对野生紫陀螺菌的菌丝分离、培养及液体发酵的研究,但紫陀螺菌子实体内部的细菌和真菌仍会极大的影响其菌丝的分离及培养,但是通过常规培养基进行培养后,多数分离的菌丝中仍然存在着长期伴生的真菌,这导致对紫陀螺菌进行分离和纯化很困难,成功率不高,即使分离出来,现有技术所获得的菌丝的纯化率也不高。因此在分离的过程中,培养基至关重要。紫陀螺菌的纯化率较低使得研究不能继续深入,如研究其细胞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而常规的生态学调查和培养基优化已难以探究清楚紫陀螺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代谢过程,成为了紫陀螺菌人工繁育的最大障碍,导致紫陀螺菌至今仍无法人工培育。

因此,在传统组织分离法的基础上,寻找一种更为有效、便捷、精准的野生紫陀螺菌的分离纯化方法对于野生紫陀螺菌的基础性研究十分重要,这也对后续紫陀螺菌的保育促繁和人工培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紫陀螺菌菌丝及其分离纯化方法,以解决野生紫陀螺菌的分离纯化中常带有伴生真菌,以至于紫陀螺菌的纯化成功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野生紫陀螺菌菌丝,所述野生紫陀螺菌为陀螺菌属的真菌,分类学名称为Gomphus purpuraceus,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日为2022年05月2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193,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其ITS序列如紫陀螺菌菌丝的序列1“紫陀螺菌菌丝的ITS序列”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核桃研究所,未经贵州省核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58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