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其在R-3-氨基丁酸合成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343242.1 申请日: 2022-10-31
公开(公告)号: CN115976003A 公开(公告)日: 2023-04-18
发明(设计)人: 梁海龙;任丽梅;张才达;张彦青;王亮;张景;闫利军;魏朝帅;穆玉敏;刘东;高文杲 申请(专利权)人: 美邦美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9/88 分类号: C12N9/88;C12N15/60;C12N1/21;C12P13/04;C12R1/19
代理公司: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代理人: 白海静
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天冬氨酸 突变体 及其 氨基 丁酸 合成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其生产R‑3‑氨基丁酸的方法,属于酶工程领域。所述突变体的氨基酸序列由SEQ ID NO.3所示序列经过一次或多次突变得来。包含其第237位(T237C)、31位(I31V)、88位(K88N)、123位(G123S)四个突变位点中一个或多个突变位点。本发明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具有高催化性和高选择性的优点,经发酵所获得的菌体能够催化300g/L底物,是目前报道的最高的底物浓度。将其用于合成R‑3‑氨基丁酸,可实现7h R‑3‑氨基丁酸生成率和手性纯度最高达99%以上。较之前化学合成法和生物酶法,不但工艺简单,转化率高,而且生产成本也相对较低,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酶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及利用其合成R-3-氨基丁酸的应用。

背景技术

R-3-氨基丁酸(R-3-aminobutyricacid),CAS:3775-73-3,是一种典型的手性β氨基酸,作为医药中间体R-3-氨基丁醇的前体物,它可经过一步还原反应生成R-3-氨基丁醇且不改变R-3-氨基丁醇的手型。R-3-氨基丁醇(R-3-amino-1-butanol),CAS:61477-40-5,是一种用于治疗艾滋病药物度鲁特韦(Dolutegravir)的关键中间体。因此,R-3-氨基丁酸的合成对制备高纯度的度鲁特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传统生产R-3-氨基丁酸的方法主要是化学合成法,但该法不但反应过程复杂,条件苛刻,操作困难,而且生产成本昂贵,重金属污染严重,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实施。2007年,Stephen G.Davies等人用化学合成法制备R-3-氨基丁酸,以甲醛为原料,经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得到2-丁烯酸叔丁酯,再经加成催化加氢,得到R-3-氨基丁酸叔丁酯,最后再经水解得到R-3-氨基丁酸。尽管该合成法产率达到93%,纯度在99%以上,但需要的条件极为苛刻,需在-78℃下进行,操作非常困难。CN104370755公开了另一种制备R-3-氨基丁酸的化学合成法,是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与乙酰胺缩合,经不对称氢化,再经水解得到R-3-氨基丁酸。该法成本高,污染严重,不利于生产。

近些年,使用生物酶法催化生产R-3-氨基丁酸成为了人们比较倾向的一种趋势。以天冬氨酸酶作为生物酶催化剂为例,该法存在反应时间长,产物转化率低,反应原料浪费的缺陷,往往不利于大规模产业化生产。2014年Andreas Vogel等人通过来源于芽孢杆菌的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催化丁烯酸生成R-3-氨基丁酸。该法尽管工艺简单,但催化底物浓度为300mM时,需反应100h才达到60%的转化率。底物浓度低,反应时间长以及转化率低使得该法不适合生产。CN109576317A公开了另一种使用天冬氨酸酶催化生产R-3-氨基丁酸的方法,合成体系中除了使用天冬氨酸酶酶外,还增加了HEPES缓冲液以及铵盐,其转化率虽达到了98%,但需要24h,同样存在反应时间长的缺陷。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更加高效环保的R-3-氨基丁酸合成路线。

发明内容

为改善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新的生物酶法生产R-3-氨基丁酸的方法。本发明在传统化学合成法与生物酶法的基础上,经过分子改造,设计出一种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将该酶用于合成R-3-氨基丁酸,较先前化学合成法与生物酶法反应时间更短,成本更低,能够用于工业化大批量生产R-3-氨基丁酸。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天冬氨酸酶的选择与进化筛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天冬氨酸酶突变体,其为下列任一突变体:

突变体4,所述突变体4是在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野生型天冬氨酸酶基础上,将第237位的Thr突变为Cys得到,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邦美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美邦美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32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