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物姿态调整输送线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18104.8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2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程光远;黎国东;熊永跃;秦孝霖;潘安奇;刘洪;叶阳;李立群;王飞;王家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48 | 分类号: | B65G47/248;B65G61/00;B65G47/91;B65G57/08;B65G67/0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李坤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物 姿态 调整 输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姿态调整输送线,包括编组区以及斜坡接料区,所述斜坡接料区位于编组区侧上方预定位置,所述斜坡接料区与编组区之间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包括第一减速斜坡以及第二减速斜坡,所述第一减速斜坡与第二减速斜坡之间连接有缓冲调整区,所述缓冲调整区包括缓冲调整架,所述缓冲调整架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调整动力辊,所述缓冲调整架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调整动力辊转动的第一电控装置,所述缓冲调整架上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两组竖直设置的姿态限位组件。该发明解决了如何对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姿态以及速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货物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物姿态调整输送线。
背景技术
货物在运输的过程当中通常采用集装化的码放方式,现有的集装华的货物大多采用人工或者半自动的方式进行装货,人工搬运效力较低,难以满足新时代货物运输的需求。
为了解决集装化货物运输的问题,我司研发了一种集装箱装载车输送系统(CN115027895A),其内通过设置阻尼辊减速斜坡、皮带机、十字换向机构等组件,能够将货物进行传输并且整齐的码放以实现搬运;在上述技术方案当中,阻尼辊减速斜坡为连续倾斜设置的,但是受限于设备的体积,其倾斜较大较大,货物在上方传输时速度较快,姿态难以进行调整,难以满足末端货物编组的需求,并且对于质量较大的货物,其传输速度较快,姿态倾斜的货物在其上方传动会导致货物传输效果较差,货物容易朝着一侧移动,与边缘部分碰撞导致货物内部发生损坏,影响货物搬运的数量;因此,货物在输送的过程当中如何控制其速度以及姿态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货物姿态调整输送线,该发明解决了如何对运输过程中的货物姿态以及速度进行调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货物姿态调整输送线,包括编组区以及斜坡接料区,所述斜坡接料区位于编组区侧上方预定位置,所述斜坡接料区与编组区之间设置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包括第一减速斜坡以及第二减速斜坡,所述第一减速斜坡与第二减速斜坡之间连接有缓冲调整区,所述缓冲调整区包括缓冲调整架,所述缓冲调整架内壁转动连接有若干个调整动力辊,所述缓冲调整架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调整动力辊转动的第一电控装置,所述缓冲调整架上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两组竖直设置的姿态限位组件,所述姿态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姿态限位辊以及两个第二姿态限位辊,所述缓冲调整架内壁设置有第一姿态调整装置用以控制两个第一姿态限位辊之间的间距,所述缓冲调整架内设置有第二姿态调整装置用以控制两个第二姿态限位辊之间的间距,所述缓冲调整架内壁转动连接有姿态控制辊,所述缓冲调整架侧壁安装有第二电控装置用以控制姿态控制辊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姿态控制辊为两组,两组所述姿态控制辊之间具有预定间距,且,两组姿态控制辊位于靠近第一姿态限位辊一侧,所述姿态控制辊表面固定连接有蛇形的姿态控制带,所述姿态控制带朝着两侧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姿态调整装置包括姿态调整筒,所述姿态调整筒内壁滑动连接有两个姿态调整活塞,所述姿态调整活塞侧壁固定连接有姿态调整杆,所述姿态调整杆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姿态调整滑块,所述第一姿态限位辊安装于对应的第一姿态调整滑块上端,所述姿态调整活塞与姿态调整筒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元件,两个所述姿态调整活塞之间形成姿态调整腔室,所述姿态调整腔室通过连接管道外接气压控制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减速斜坡与斜坡接料区连接区域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辅助调整滚筒,所述斜坡接料区内侧安装有第三电控装置用以控制辅助调整滚筒转动。
优选地,所述斜坡接料区侧壁安装有二位三通控制阀门,所述二位三通控制阀门串接于气压控制设备以及连接管道之间,所述辅助调整滚筒一侧安装有阀芯控制装置,其中通过阀芯控制装置控制二位三通控制阀门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江铜陵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18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