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防弹膜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05311.X | 申请日: | 202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47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28 | 分类号: | B32B27/28;B32B27/08;B32B27/20;B32B37/06;B32B37/10;B32B38/00;F41H5/04;C08L75/08;C08L79/08;C08L71/12;C08L69/00;C08L75/04;C08K7/14;C08J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艳斋 |
| 地址: | 52317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防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防弹膜,所述汽车用防弹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防弹膜层和第二防弹膜层;所述第一防弹膜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聚氨酯酰亚胺60‑80份,聚酰亚胺纤维20‑40份;所述第二防弹膜层包括聚苯醚、聚碳酸酯、玻璃纤维和聚氨酯。本发明所述汽车用防弹膜兼具优异的热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耐冲击性和防弹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弹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防弹膜。
背景技术
目前防弹材料中,多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芳纶纤维,但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熔点低,二者相容性差,限制了其在防弹领域的应用。
CN107793700A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混杂织物作为增强主体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复合材料是通过碳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混纺或混编的方式得到二者的混杂织物,然后与对应的树脂及填料复合制备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增强体的主体材料之一,能够在不影响复合材料力学强度的条件下,很好的解决仅采用碳纤维作为增强体时复合材料的脆性问题,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其抗冲击性能,还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其公开的材料可应用于防弹衣、防弹提包、防弹装甲、防弹护板、防弹头盔、安全头盔、防撞墙、防撞护板、保险杠、刹车片、砂轮、摩擦材料,还可用于桥梁、建筑物的增强、补强和加固。
CN108673984A公开了一种防弹复合材料,为由聚酰亚胺纤维为增强体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其中按质量百分比计,聚酰亚胺纤维的质量占比为60%~90%,树脂基体的质量占比为10%~40%。其公开的聚酰亚胺纤维为采用惰性改性剂进行界面处理的改性纤维,该惰性改性剂为由水性热塑性聚氨酯和水性聚烯烃树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本发明还公开所述防弹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公开的防弹复合材料采用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增强体,经过特殊的界面处理,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浸润在基体树脂中,经过特定的复合工艺与基体树脂复合,制备成的防弹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质轻特性,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和可纺性,适合制备成柔软且穿着舒适性强的防弹衣和防弹装甲材料。
目前,虽有许多关于防弹材料的研究,但是开发更多种防弹性能优优异的防弹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防弹膜,所述汽车用防弹膜兼具优异的热性能、透光性、力学性能、耐冲击性和防弹性能,综合性能优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用防弹膜,所述汽车用防弹膜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防弹膜层和第二防弹膜层;
所述第一防弹膜层按照重量份数包括如下组分:
聚氨酯酰亚胺 60-80份
聚酰亚胺纤维 20-40份;
所述第二防弹膜层包括聚苯醚、聚碳酸酯、玻璃纤维和聚氨酯。
本发明中,所述防弹膜包括双层结构,第一防弹膜层和第二防弹膜层互相配合,其中,第一防弹膜层中聚酰亚胺纤维形成第一防弹膜层的框架,再设置聚氨酯酰亚胺,聚酰亚胺纤维保证了膜层的防弹性能和耐热性,聚氨酯酰亚胺配合第二防弹膜层使用,提升了层间的作用力,保证了抗冲击性;第二防弹膜层中采用聚苯醚、聚碳酸酯、玻璃纤维和聚氨酯,避免了过量聚氨酯降低体系力学性能,在聚氨酯酰亚胺含量较少的前提下保证形成的汽车用防弹膜的综合性能。除此之外,本发明所述所述防弹膜透光率高,雾度低。
本发明中,所述聚氨酯酰亚胺的重量份数为60-80份,例如62份、64份、66份、68份、70份、72份、74份、76份、78份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53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