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301508.6 | 申请日: | 2022-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2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姝;李义彬;韩立刚;林玉葵;魏永天;姚延焕;蒲红家;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F5/22 | 分类号: | E02F5/22;E02F5/28;E02D15/06;E02D17/18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张玲 |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先铺法沉管 基础 处理 方法 | ||
1.一种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挖除水下岩基表面溶沟中的填充物;
采用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方法,或者所述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与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相结合,填平所述溶沟;
其中,
所述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的步骤为:将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泵送至绳索抓斗内,并将所述绳索抓斗移动至所述溶沟上方,下放所述绳索抓斗入水,张开所述绳索抓斗以使所述绳索抓斗内的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自由下落,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通过自流平和自密实方式填入所述溶沟中;
所述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的步骤为:向所述溶沟内抛填块石,对块石进行振密夯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所述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和所述抛石振密夯实方法相结合处理所述溶沟时,具体结合方式为:针对深度大于预设深度且连续面积大于预设连续面积的所述溶沟,下部采用所述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进行填充,上部采用所述抛石振密夯实方法进行填充;针对深度小于所述预设深度或连续面积小于所述预设连续面积的所述溶沟,采用所述填充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方法或所述抛石振密夯实方法填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不分散混凝土下落时的落差控制在0.5m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抓斗包括两个斗状颚板,两个所述斗状颚板的开口相对;一个所述斗状颚板的开口处的底部边缘内侧固定连接有夹线橡胶板,在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合拢时,所述夹线橡胶板与另一个所述斗状颚板开口处的底部边缘内侧相抵,以密封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合拢时底部之间的缝隙;两个所述斗状颚板的开口处的侧部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发泡橡胶条,在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合拢时,两个所述斗状颚板相对侧的两条所述发泡橡胶条相贴合,以密封两个所述斗状颚板合拢时侧部之间的缝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橡胶板通过钢板压条固接于所述斗状颚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先铺法沉管基础的溶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橡胶条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端之间连接有第三连接部和密封部,所述密封部的横截面呈U形且位于所述第三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侧,所述密封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围成横截面呈D形的空腔,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围成供所述斗状颚板开口处的侧部边缘插入的安装槽,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粘接于所述斗状颚板开口处侧部边缘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015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