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雷达波束的电子战干涉测角模糊确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82080.5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77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书华;魏文怡;尹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周晓飞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雷达 波束 电子战 干涉 模糊 确认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机载火控雷达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波束的电子战干涉测角模糊确认方法,先根据获得测角阵元接收回波的相位差,利用相角变换关系对目标角度进行精确解算,对部分存在相位模糊的角度,使用雷达和与保护波束对疑似角度目标进行再次侦收信号,确认目标是否真实存在于该角度,消除角度模糊,判断出实际的目标角度,从而实现准确测角。该方法不受天线尺寸等硬件条件的约束,实现方法更具可行性,而且计算方法简单,在不影响雷达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实现对初步估计的目标角度进行有源探测,更具实时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火控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波束的电子战干涉测角模糊确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磁空间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机载雷达和电子战设备对抗日益重要的战场,夺取电磁谱的控制权是得到交战双方主动权的核心问题。现代战斗机一般都装载有火控雷达和电子战等设备,为了对远距离目标进行探测,雷达对反射回波进行信号处理,能够准确定位和跟踪目标,但是发射的信号容易被敌方电子战系统截获干扰。以主动雷达等有源探测系统为主的战场情报获取的手段,越来越多地受到低空和超低空突防、反辐射导弹、隐身目标和综合电子干扰等新技术的影响,使用场景受到极大的限制。
与有源相控阵雷达不同,电子战是一种无源隐蔽的传感器,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雷达的电磁波,提供对目标的探测和精确的角定位。在有复杂电磁干扰的战场环境中,电子战设备具有在隐蔽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敌方的辐射源参数信息和位置信息的能力,其本身不发射电磁波,依靠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号对目标进行探测定位。相较于有源探测设备通过辐射电磁波并接收目标反射回波信号进行目标探测定位,无源探测系统具有作用距离远、隐蔽性强,在战场上使用灵活性好、生存能力强等优点。以综合电子情报获取、电子干扰和电子欺骗为代表的现代电子战技术提高了隐蔽攻击趋势下自身生存和作战能力,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出了日益显著的作用。
电子战领域中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测量辐射源信号的角度信息,而现有的测向体制中,相位干涉仪具有测向精度高、算法简洁、处理速度快、系统运行稳定以及工作频带宽等优点。干涉仪测向设备主要采用多阵元天线,并利用天线阵元间的侦收信号相位差来求解信号的到达方位角和俯仰角。
为了提高干涉仪测角的精度,现有干涉仪通常采用多基线体制,基线长度按照一定的参差关系选择,利用不同相位干涉仪不同的基线长度的比值特性对相位差进行解模糊处理。通常要求,不同基线长度进行组合运算得到虚拟的“最短”基线长度小于λ/2。这就对阵元间距进行了极大限制,不利于天线阵元的灵活布阵。
现代最先进的战斗机雷达与电子战系统,已经可以实现雷达与电子战功能的天线孔径综合,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设计同时满足雷达与电子战功能的天线孔径综合时,双方对阵元间距需求存在矛盾,亟需发明一种在“稀疏”阵元间距下,干涉测角的精确解模糊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波束的电子战干涉测角模糊确认方法,通过雷达波束对多基线测角的多个模糊目标角度进行验证,判断出实际的目标角度,从而实现准确测角。
一种基于雷达波束的电子战干涉测角模糊确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进行干涉测角时,获得测角阵元接收回波的相位差;
步骤2:根据得到的相位差,利用相角变换关系对目标角度进行解算,得到雷达扫描范围内的目标角度,根据目标角度大小判断是否存在模糊;
步骤3:若存在模糊角度,则使用雷达和波束指向待确认模糊角度,判断目标是否在天线的主瓣范围内,如果在该角度存在目标,该角度即为目标真实角度,则输出结果;否则对模糊角度进行修正,解算并输出精确角度。
进一步地,步骤1中测角阵元接收回波的相位差之前,预先进行雷达通道校准,以补偿通道间的相位误差,提高测得相位差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820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