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印迹模板”成分簇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确定、表征与评价药效物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9709.0 | 申请日: | 2022-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2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贺福元;潘雪;贺琪珺;邓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C20/10 | 分类号: | G16C20/10;G16C20/60;G06F30/20;G01N33/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张宁 |
地址: | 410218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印迹 模板 成分 动力学 热力学平衡 原理 确定 表征 评价 药效 物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中药“印迹模板”成分簇印迹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确定、表征和评价药效物质的方法,属于中医药、分析化学和药理学及超分子化学结合的交叉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印迹模板”成分簇的指纹图谱“物质单元”划分方法基础上,再建立“物质单元”‑色谱行为‑效应三者间的量‑量、量‑效、构‑构、构‑效、构‑印、印‑效、构‑印‑效等的数学模型与参数测算体系,从而获得其活度、效应、作用系数及其作用方向、强度、表观化学势,经排序确定最宜“物质单元”、药效强弱、色谱学表征方法,阐明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机理、表征及评价方法,破解中医药现代化的国际性难题,潜在庞大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分析化学和药理学及超分子化学结合的交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中药“印迹模板”成分簇印迹动力学与热力学平衡原理确定、表征与评价药效物质及作用规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及其制剂通过成分群、多靶点、多层次,按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于机体生物网络产生“气析”作用而发挥其整体药性、药效和毒效,呈方证关联。因此怎样揭示中医药方证关联的物质运行规律是阐明中医药原创性理论,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关键核心问题,为3个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重中之重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无人破解,严重制约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严重制约中医药学科的发展,为公认的国际性难题。
中药作用于人体产生药效分为给药前的原成分群与固定时间点的静态药效学和给药后机体代谢所产生的动态药效学两部分。如用指纹图谱表达中药成分簇,前者为谱效学或网络药理学问题,后者为谱效动力学或网络药效动力学问题。其本质是中药多成分簇与多效应指标的量-时-效关系问题,其中中药多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亦量-效、构-效、印-效关系问题为根本性的“卡脑子”理论问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如下:
1.单成分药物量-效、构-效、印-效关系的研究方法成熟、简单明了,但解决不了中药多成分复杂的量-效关系问题:单成分的量-效关系研究属定量药理学研究内容,多采用Hill量效曲线进行研究,体外原成分的剂量与效应的Hill参数可采用Lineweaver-Burk、Scott比值法、Scatchard法、Hill对数法及加权回归法等进行确定。体内成分采用药效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数学模型(亦PK/PD模型)进行研究。其研究方法为大家所熟悉,其中PK模型主要有房室乳突模型、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统计矩数学模型等。再将中央室当作输入室,靶受体当作处置室建立效应体室的药物浓度动力学曲线,再结合Hill量效等曲线建立PD数学模型。计算时,可先对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求出药物动力学参数,再将效应-时效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推算出药效动力学参数Emax、EC50、K1e和Ke0。这样根据Emax的大小就能确定成分有效性强弱。单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较为详细,常见于各类文献报道,主要是针对具体指标(靶点)结构特征,从定性的角度建立了成分与指标(靶点)构-效关系;或从定量的角度建立分子结构的拓扑指数与指标(靶点)的构-效定量关系,已广泛应用于药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由于单成分结构属性明确,在一定色谱条件下的保留时间确定,没必要进行印-效关系。因此,单成分药物给药前、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呈相关性,量-效、构-效关系容易研究,其研究方法并不为大家所重视。但用单成分的方法来研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却遇到理论上亟待突破的棘手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湖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9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编码、解码方法以及存储比特流的记录介质
- 下一篇:高速封切制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