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及禽肉卤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71402.6 | 申请日: | 2022-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福生;王军;谢宁宁;黄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3/50 | 分类号: | A23L13/50;A23L13/75;A23L13/40;A23B4/07;A23B4/16;A23B4/06;A22C21/00;A23L5/10;A23P3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董大媛 |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禽肉 卤制 生产线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及禽肉卤制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包括用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超声气泡解冻机、禽肉控温控湿发酵池、控温方形卤煮锅和禽肉烘干箱。本发明所述生产线绿色节能、用水量少。加热设备承热穿透效率高,升温快,受热均匀开锅快,降低热量损失和能耗,设备容量大产能高,使用寿命长;降温设备可以精确控制、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冷却温度均匀、口感不变,抑制细菌繁殖,避免环境对产品的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保鲜度高,干净卫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及禽肉卤制方法。
背景技术
鸭肉营养价值高,其中蛋白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含量也低,此外还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其中约含有16~25%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畜肉。鸭肉蛋白质中具有与人体相接近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是一种优质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鸭肉中的脂肪含量约占7.5%,含量比猪肉低,含量比较适中,且在鸭肉组织中分布比较均匀。由于低碳原子数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在鸭肉中含量比较高。所以鸭肉脂肪酸烙点较低,易被人体消化。鸭肉中含量较高的a-亚麻酸能够转化成DHA(脑黄金)和EPA。有降血脂、阻止血栓形成、防止血管硬化、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预防高血压、脑中风等作用。
酱卤禽肉制品是典型的传统熟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酥润,风味浓郁,但多带有卤汁,不易包装和保藏,适于就地生产,就地供应。由于各地的消费习惯和加工过程中所用的配料、操作技术不同,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风味的多个品种。酱卤禽肉制品的加工关键在于腌制、卤制和入味,各不同加工环节将直接影响产品的口感和外形,必须严格控制各加工环节参数比如温度、时间、流程等。腌制、卤制和入味是一个重要过程,腌制、卤制等配方应配伍科学,选用优质配料,才能形成产品独特风味和色泽。仍存在的问题有斩切过程中产生的血液会在蒸煮过程中产生大量血沫,影响酱卤制品口感和品质,肉制品加工过程中卤制时间过长或反复卤制以及高温杀菌会破坏产品的肌肉纤维结构,降低产品食用口感,肉制品在酱卤过程中多道工序间转运往往会造成交叉感染,既不安全卫生又增加了后续杀菌处理难度,又造成了对产品品质结构的进一步破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绿色节能的禽肉卤制生产线,及风味好、口感优异的禽肉的卤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禽肉加工过程复杂繁琐,降低了卤制产品的食用口感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及禽肉卤制方法,本发明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的低温绿色系列产品加工生产线,可以用来生产传统酱卤肉制品,原料肉经过腌制、复卤、热烫吊挂、烘干、煮制等工艺后,产品质构和风味较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禽肉卤制生产线,包括用传送带依次连接的超声气泡解冻机、禽肉控温控湿发酵池、禽肉方形卤煮锅和禽肉烘干箱。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禽肉卤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所述快速气泡解冻机将禽肉解冻;
(2)将步骤(1)解冻后的禽肉与炒盐混合,然后使用所述禽肉控温控湿发酵池腌制;
(3)将步骤(2)腌制后的禽肉与老卤混合,然后使用所述控温方形卤煮锅进行卤制和复卤;
(4)将步骤(3)复卤的禽肉进行热烫,将热烫后的禽肉使用所述禽肉烘干箱烘干;
(5)将步骤(4)烘干后的禽肉与调卤混合使用所述控温方形卤煮锅煮制。
优选的,步骤(1)所述解冻后的禽肉中心温度为0~5℃。
优选的,步骤(2)所述炒盐包括盐、花椒和八角;所述盐、花椒和八角的质量比为1000~1400:3.8~5.8:4~8;所述炒盐的制备方法为:将盐、花椒和八角混合后200℃炒制3~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安徽徽食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1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