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5853.9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飞;孔令雅;邓绍坡;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G01N33/18;C02F1/58;C02F1/00;C02F7/00;C02F101/3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彦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49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地下水 苯系物 污染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包括设于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内的修复钻井、设于所述修复钻井上端的T型固定座、设于修复钻井内的抽水采集装置、净化修复装置、与所述净化修复装置连接的循环注水装置;本发明通过在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对修复钻井和多个注水井的位置进行合理布置,可以形成循环修复的地下水流场,使得待修复地下水进行原位修复,同时,也可同时设置多个修复钻井,并在每个修复钻井外围设置多个注水井,使修复地下水区域不再只是简单的点位修复,而是对大面积修复地下水区域进行修复,提高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 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地表以下地层复杂,地下水流动缓慢,地下水污染具有过程缓慢、不 易发现和难以治理的特点。而且地下水不同于地表水,无法直接被观察,因此 必须对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遏制地下水污染的进一步恶化。
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是具有易挥发、高移动性、 高毒性效应的有机化合物,BTEX是工业中常用的有机溶剂,也是农药化工类 污染场地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BTEX能够快速渗入土壤和地下水,迁移扩散 并长期滞留在地下水中,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对人体健康伤害极大,能在极低 浓度下富集,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甚至不可逆的危害,因此加强对被苯 系物污染的地下水显得十分重要。
为了高效修复被苯系物污染的地下水,则亟需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 污染的修复装置和对应的修复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 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包括 设于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内的修复钻井、设于所述修复钻井上端的T型固定座、 设于修复钻井内的抽水采集装置、净化修复装置、与所述净化修复装置连接的 循环注水装置;
所述T型固定座的水平段与修复钻井外部连接,T型固定座的竖直段延伸 至修复钻井内,且T型固定座的竖直段底端设有半径依次减小且相互套接的多 个采集套筒,每个所述采集套筒侧壁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口,且每个采集套筒外 部套设有过滤网筒;
所述抽水采集装置包括底端贯穿T型固定座水平段和位于最底端的采集套 筒且外部均匀设有多个采集口的采集竖杆、设于修复钻井上端的安装架、设于 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采集竖杆外壁卡接的第一固定架、设于安装架上且与采 集竖杆上端连接的采集暂存箱、通过连接管与采集竖杆连接的抽水泵;
所述净化修复装置包括设于采集暂存箱上且向采集暂存箱内添加苯系物修 复剂的试剂添加组件、设于采集暂存箱上的臭氧发生器、设于采集暂存箱上且 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的纳米气泡发生器、设于采集暂存箱内的水质监测仪;
所述循环注水装置包括设于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内且均匀分布于修复钻井外 围的多个注水井、设于每个所述注水井上端的第二固定架、设于采集暂存箱上 且侧壁设有与注水井一一对应的多个注水口、一端与所述注水口连接且连接处 设有阀门以及另一端可延伸至注水井内的L型连接管、设于所述L型连接管远 离注水口一端的喷洒盘。
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暂存箱内还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沿竖直方 向设于采集暂存箱底端的空心转动套筒、套设于所述空心转动套筒外壁的曝气 环、与空心转动套筒通过连接管连接的抽气泵、设于空心转动套筒外壁且对应 所述曝气环处的多个搅拌杆,曝气环外壁均匀设有多个曝气孔,所述搅拌杆有 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与多个曝气孔一一对应设置。
说明:通过抽气泵和空心转动套筒向采集暂存箱内通入空气进行曝气的同 时,还可通过空气气流带动空心转动套筒发生转动,使搅拌杆对添加的药剂与 水体进行搅拌,相当于将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设为一体结构,该搅拌装置无需 单独的动力设备,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58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