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及其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65853.9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84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孝飞;孔令雅;邓绍坡;李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G01N33/18;C02F1/58;C02F1/00;C02F7/00;C02F101/3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彦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149 | 代理人: | 余柯薇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修复 地下水 苯系物 污染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内的修复钻井(1)、设于所述修复钻井(1)上端的T型固定座(2)、设于修复钻井(1)内的抽水采集装置(3)、净化修复装置(4)、与所述净化修复装置(4)连接的循环注水装置(5);
所述T型固定座(2)的水平段与修复钻井(1)外部连接,T型固定座(2)的竖直段延伸至修复钻井(1)内,且T型固定座(2)的竖直段底端设有半径依次减小且相互套接的多个采集套筒(20),每个所述采集套筒(20)侧壁均匀设有多个进水口(200),且每个采集套筒(20)外部套设有过滤网筒(201);
所述抽水采集装置(3)包括底端贯穿T型固定座(2)水平段和位于最底端的采集套筒(20)且外部均匀设有多个采集口(300)的采集竖杆(30)、设于修复钻井(1)上端的安装架(31)、设于所述安装架(31)上且与所述采集竖杆(30)外壁卡接的第一固定架(32)、设于安装架(31)上且与采集竖杆(30)上端连接的采集暂存箱(33)、通过连接管与采集竖杆(30)连接的抽水泵(34);
所述净化修复装置(4)包括设于采集暂存箱(33)上且向采集暂存箱(33)内添加苯系物修复剂的试剂添加组件(40)、设于采集暂存箱(33)上的臭氧发生器(41)、设于采集暂存箱(33)上且与所述臭氧发生器(41)连接的纳米气泡发生器(42)、设于采集暂存箱(33)内的水质监测仪(43);
所述循环注水装置(5)包括设于待修复地下水区域内且均匀分布于修复钻井(1)外围的多个注水井(50)、设于每个所述注水井(50)上端的第二固定架(51)、设于采集暂存箱(33)上且侧壁设有与注水井(50)一一对应的多个注水口(52)、一端与所述注水口(52)连接且连接处设有阀门(530)以及另一端可延伸至注水井(50)内的L型连接管(53)、设于所述L型连接管(53)远离注水口(52)一端的喷洒盘(5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暂存箱(33)内还有搅拌组件(35),所述搅拌组件(35)包括沿竖直方向设于采集暂存箱(33)底端的空心转动套筒(350)、套设于所述空心转动套筒(350)外壁的曝气环(351)、与空心转动套筒(350)通过连接管连接的抽气泵(352)、设于空心转动套筒(350)外壁且对应所述曝气环(351)处的多个搅拌杆(353),曝气环(351)外壁均匀设有多个曝气孔(3510),所述搅拌杆(353)有多个,多个所述搅拌杆(353)与多个曝气孔(3510)一一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拌杆(353)上均匀设有多个搅拌片(3530),且每个搅拌杆(353)在对应的曝气孔(3510)处倾斜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转动套筒(350)上设有多个由上至下均匀分布的膨大区(354),且每个膨大区(354)外壁均设有曝气环(351)和搅拌杆(3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修复地下水苯系物污染的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添加组件(40)包括设于采集暂存箱(33)上端的试剂配置箱(400)、沿水平方向分布于采集暂存箱(33)内且左右两端分别布通过压缩弹簧杆(44)与采集暂存箱(33)上端连接的升降固定架(401)、设于所述升降固定架(401)中心处的限位固定圈(402)、上端与采集暂存箱(33)连接且下端外壁通过所述限位固定圈(402)与升降固定架(401)连接的挤压折叠筒(403)、与所述挤压折叠筒(403)底端活动连接的封堵塞(404),所述封堵塞(404)上均匀设有多个挤压出液口(405),且每个所述挤压出液口(405)设有单向出液嘴(4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585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