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58862.5 | 申请日: | 2022-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33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傅强;周海林;王志白;贾晓芳;李文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12 | 分类号: | F16L3/12;B60K15/0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零部件 定位 安装 结构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连接在铝合金下车体的铝合金定位柱、与铝合金定位柱配合连接的安装卡座;所述铝合金定位柱与铝合金下车体压铸为一体;所述安装卡座由塑料本体和与之注塑为一体的金属卡扣构成,所述塑料本体的中心呈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空腔,相对的两侧至少分别错位开设有三道横槽,两道相邻的横槽之间形成横筋,所述塑料本体相对的另外两侧形成纵筋,上端为顶面;所述金属卡扣嵌在塑料本体的下端部内。还涉及具有这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的汽车。其能够将汽车零部件可靠的安装在铝合金下车身上,保证位置精度;安装、拆卸简便,装配效率高,制造成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及汽车,具体用于油管、水管、线束等与车身的连接。
背景技术
普通钢材冲压成型的下车体上,布置有很多的焊接螺柱。因车身是钢板、螺柱也是钢材,常规焊接工艺即可实现钢板与螺柱的焊接,这些焊接螺柱为后续构件(车身前壁板隔音隔热垫、四轮轮罩衬板、线束等)的安装提供了很好的安装点。如CN208169705U公开的“一种燃油管卡的安装限位结构”,包括燃油管卡、与车身地板焊接并与所述燃油管卡配合的螺柱;所述螺柱的下端设有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的下表面与所述车身地板焊接;所述燃油管卡的中部设有与所述螺柱配合的安装孔,该安装孔的内侧面上设有倒齿,且所述安装孔的下部为与所述限位凸台对应配合限位孔。其能够对燃油管卡在安装位置和方向进行固定,防止燃油管卡转动,保证管路走向,避免燃油管与周边零部件干涉,避免燃油管磨损,能够提高装配效率,同时能够降低对焊接精度的要求,方便对燃油管进行装配和拆卸,保证燃油管可靠固定。
因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压铸铝合金下车体越来越多,相比于传统的焊接螺柱,压铸铝合金上难以较好的焊接一颗螺柱,同时焊接铝螺柱本身的成本也较高。与此同时,对于压铸铝合金下车体其可以以低成本方式压铸一颗颗光滑铝圆柱,这些光滑铝圆柱是可以随铝合金下车体一起压铸出来。如何实现如车身前壁板隔音隔热垫、四轮轮罩衬板、线束等构件与光滑铝圆柱的连接成为一项的新技术。需要开发新的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其能够将汽车零部件可靠的安装在铝合金下车身上,保证位置精度;安装、拆卸简便,装配效率高,制造成低。本发明还提供具有这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的汽车。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定位安装结构,包括定位连接在铝合金下车体的铝合金定位柱、与铝合金定位柱配合连接的安装卡座,其特征是:所述铝合金定位柱与铝合金下车体压铸为一体;所述安装卡座由塑料本体和与之注塑为一体的金属卡扣构成,所述塑料本体的中心呈上端封闭的圆筒形空腔,相对的两侧至少分别错位开设有三道横槽,两道相邻的横槽之间形成横筋,所述塑料本体相对的另外两侧形成纵筋,上端为顶面,靠近下端边缘的圆周上等距离设有四个定位过孔;所述金属卡扣嵌在塑料本体的下端部内。
进一步,所述金属卡扣呈圆形,中部设有6—8个向上凸起的卡爪,周边为所述嵌入塑料本体的嵌入部;在靠近所述嵌入部边缘的圆周上等距离设有四个卡扣定位孔,在两个相邻的卡扣定位孔之间的部位至少设有一个卡扣内嵌过孔;四个所述卡扣定位孔分别与四个所述定位过孔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横槽包括设在所述塑料本体一侧上的第一横槽、第二横槽及第三横槽和设在所述塑料本体另一侧上的第四横槽、第五横槽及第六横槽。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横槽和第二横槽之间形成第一横筋,在所述第二横槽和第三横槽之间形成第三横筋,在所述第四横槽和第五横槽之间形成第二横筋,在所述第五横槽和第六横槽之间形成第四横筋。
进一步,所述金属卡扣的卡爪均呈扇形,在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卡爪两直边的夹角为30°~40°。
进一步,所述金属卡扣的材质为高强度、高弹性的弹簧钢,牌号为65Mn、70Mn、60Si2Mn、55CrMn、55SiCr或55CrV。
进一步,所述第一横槽的高度h2大于金属卡扣在外塑本体内部空腔中的露出高度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8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