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性d-f跃迁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56155.2 | 申请日: | 2022-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7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伟;齐浩;郑家胤;霍培昊;赵子丰;卞祖强;黄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F5/00 | 分类号: | C07F5/00;C07D487/08;C07D257/12;C07D257/02;C09K11/06;H10K85/30;H10K50/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聂稻波 |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手性 跃迁 稀土 配合 及其 作为 电致发光 材料 应用 | ||
一种电致发光材料,包括配合物(R/S)‑RN8‑EuI2,其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配合物EuX2‑N4,其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配合物EuX2‑cycloN4,其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其中,X为负一价离子,如F、Cl、Br、I、OCN、SCN、CN、CF3SO3、BF4或PF6,R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8的烷基、卤素取代的烷基、卤素原子、芳基、卤素取代芳基、烷基取代芳基、O、N、S杂芳基、含O、N、S配位点的烷基,M为Eu(II),Ce(III),Yb(II),Sm(II)等具有d‑f跃迁发光的金属离子,“*”处至少有一个手性位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发光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性d-f跃迁稀土配合物及其作为电致发光材料的应用。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偏振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其中,光的圆偏振形态操纵技术在3D显示、光学传感、自旋电子器件、光通信、信息存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圆偏振发光材料大多通过手性原料的合成获得。其发光偏振强度用g因子来衡量,绝对值越大,偏振光强度越大,理论上限为2。通过增加手性基团的数量、设计空间堆叠方式、缩短手性基团和发光中心的距离、改变发光材料形态等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性发光材料的g因子。
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研究常用的发光材料有荧光材料、磷光材料、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TADF)、稀土f-f跃迁发光材料等。通过给发光分子引入手性,可以获得不同强度的圆偏振发光。目前文献中常见的圆偏振光OLED(CP-OLED)发光材料可分为手性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最大外量子效率EQEmax=32.6%,对应g=2.0×10-3;gmax=6.0×10-2,对应外量子效率EQE=3.5%)、手性共轭聚合物(gmax=-0.8,对应EQE未报道)、手性磷光过渡金属配合物(EQEmax=23.2%,对应g=-3.0×10-4;gmax=-0.38,对应EQE未报道)、手性f-f跃迁发光的镧系(III)稀土配合物(EQEmax=0.05%,对应g=-0.88;EQE=5.0×10-3,对应gmax=-1.0)等。可以看出,目前的CP-OLED发光材料普遍存在高效率和高旋光性难以兼得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与这些材料相比,d-f跃迁发光材料兼具激子利用率高、激发态寿命短和发光易调节等综合优势,有望制备高效而稳定的OLED。截至目前,d-f跃迁发光Eu(II)配合物OLED的EQEmax可达17.7%,最大亮度可达25470cd m-2;Ce(III)配合物EQEmax可达20.8%,最大亮度可达31160cd m-2。
本发明的发明人希望利用d-f跃迁发光材料高效率的优势,探究手性发光与d-f跃迁发光材料结合的可能性,以期望打破手性发光材料高效率和高g因子难以兼得的难题。目前,对于d-f跃迁稀土配合物CP-OLED的研究还是空白。发明人借助已有的高g因子手性发光材料的经验,选取了具有优秀电致发光性质的N8-EuI2作为模板,通过向N8骨架中引入尽可能多、距离发光中心Eu(II)尽可能近的手性原子,以期在保证高效率的基础上得到高g因子的电致发光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561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