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撞组件的汽车防撞预警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46178.5 | 申请日: | 2022-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6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雨护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52 | 分类号: | B60R19/52;B60K11/08;B60R19/18;B60R19/48;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张靖尧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组件 汽车 预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组件的汽车防撞预警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格栅,外壳的一侧且位于进气格栅的上方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防撞组件,外壳一侧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本发明结构合理紧凑,通过激光雷达的设置,从而能够对汽车前方的物体进行监测,并通过预警处理单元对检测的进行分析判断,并确定汽车当前的状态是否为危险状态,当处于危险状态时,并通过警报提醒模块发出警报提醒,进而能够提醒驾驶员做出减速车辆或者停止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具有防撞组件的汽车防撞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愈多的大中城市的人们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汽车是逐年在增加,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和问题就随之而来了,经常堵车、经常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对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安全系数一直是当代人不断努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应对交通安全问题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人们的高度重视,还需要将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应用到交通安全保障工作当中去,防撞技术应运而生。防撞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领域内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技术对驾驶员、车辆、行人以及公共设施的安全性起到了极大的保护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对汽车实现了防撞的功能,但是,无法实现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及时的对前方物体进行检测,当驾驶员出现分心或者不在驾驶状态时,无法做出及时的提醒,会导致驾驶员来不及做出反应,从而会对汽车或者驾驶员造成严重的损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防撞组件的汽车防撞预警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防撞组件的汽车防撞预警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一侧底部设置有进气格栅,外壳的一侧且位于进气格栅的上方开设有开口,开口的内部贯穿设置有防撞组件,外壳一侧的底部两端均开设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该预警装置具有防撞的功能,从而能够避免汽车与前方的物体发生碰撞,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汽车和驾驶员,能够降低汽车受到的损伤,减少维修成本,防撞组件包括设置在开口内部的安装板,安装板的一侧中部设置有预警处理单元,安装板一侧的两端设置有若干安装块;安装板另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铁,相邻的两个支撑板之间对称设置有圆杆,圆杆的圆周侧壁对称套设有滑块;安装板的另一侧壁中部对称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设置有插杆,且插杆与套管的圆周外侧套设有第一弹簧,插杆的一端设置有防护板。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降低汽车所受到的损伤,防护板的一侧中部设置有若干连接块,防护板的一侧且位于连接块的一侧对称设置有与第一磁铁相配合的第二磁铁,且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邻面的磁性相反;防护板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加强筋条,防护板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激光雷达;连接块的数量与滑块的数量相同,且连接块与滑块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圆杆的圆周侧壁且位于两个滑块之间套设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侧壁固定连接,圆杆的圆周侧壁两端且位于滑块的一侧套设有第三弹簧。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对汽车行驶过程中对前方的物体进行分析判断,并计算出汽车的最小安全距离,从而能够在汽车与前方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时,通过警报提醒模块发出警报来提醒驾驶员出现危险的情况,然后驾驶员做出应对的处理,进而能够避免汽车出现碰撞,预警处理单元包括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危险判断模块及警报提醒模块;
其中,数据收集模块,用于对激光雷达的采集数据、车辆的自身数据及驾驶员的自身数据进行收集;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计算出车辆的最小安全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雨护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雨护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61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