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精细度F-P腔制备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1241584.2 | 申请日: | 2022-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 发明(设计)人: | 于晋龙;罗浩;王菊;马闯;韩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84;G01N21/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广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6117 | 代理人: | 秦全 | 
| 地址: | 30011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细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精细度F‑P腔制备装置,包括:宽谱光源、2×1耦合器、扩束透镜、反射球、光谱仪;所述2×1耦合器包括第一光纤尾纤输入端、第二光纤尾纤输入端、第一空间光输出端;所述第一光纤尾纤输入端与所述宽谱光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尾纤输入端与所述光谱仪连接;所述第一空间光输出端与所述扩束透镜连接;所述扩束透镜与所述反射球同轴放置。本发明采用球面反射,避免了透射光对系统的干扰,同时有效地降低了F‑P腔的封装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传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精细度F-P腔制备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接触式无损检测,通过测量光波特性参量的变化来获得待测信息,具有测量动态范围宽、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且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在高压、易燃易爆、强腐蚀的环境下运行可靠,并且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绝对距离、位移、压力、应变以及温度等精密测量领域中。
在诸多光学测量技术中,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应用最广泛的微位移测量方法,它可实现纳米甚至更高的分辨力,是目前微位移测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测距灵敏度具有不均匀性。另外,由于在实际系统中的噪声水平限制了利用传统干涉仪的灵敏度。而光纤F-P(Fabry-Perot)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抗强磁场、频带宽、易复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航空、工业测控、机械制造、计量测试等领域。光纤F-P传感器通常是基于光强进行传感信号的检测,主要由两个平行放置的反射膜层构成具有一定反射腔长的F-P腔体。当检测光束进入F-P腔时,形成多光束干涉。当待测量变化时,F-P腔体的腔长将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光程变化,引起干涉谱的变化。最终,由探测器探测F-P传感器的透射或反射光强度变化,获得F-P的腔长,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解调,从而获得待测信息。
因此,研制一种对于安装偏差不敏感的F-P腔结构在其真正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偏差不敏感的低精细度F-P腔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精细度F-P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宽谱光源、2×1耦合器、扩束透镜、反射球、光谱仪;
所述2×1耦合器包括第一光纤尾纤输入端、第二光纤尾纤输入端、第一空间光输出端;所述第一光纤尾纤输入端与所述宽谱光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光纤尾纤输入端与所述光谱仪连接;所述第一空间光输出端与所述扩束透镜连接;所述扩束透镜与所述反射球同轴放置。
可选的,所述2×1耦合器用于将宽谱光进行耦合后进入到扩束透镜,并经过所述反射球进行反射,经过所述扩束透镜后返回至所述2×1耦合器中进行输出。
可选的,所述扩束透镜用于将入射的激光进行扩束,获得激光束。
可选的,所述反射球用于将激光束反射回所述扩束透镜,进入2×1耦合器,在所述2×1耦合器空间光输出端和反射球之间形成F-P腔。
可选的,所述光谱仪用于获取经过F-P腔输出的光谱特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低精细度F-P腔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宽谱光源发射宽谱光,所述宽谱光经过2×1耦合器进入扩束透镜,获得激光束;所述激光束由反射球反射回所述扩束透镜,进入2×1耦合器,在所述2×1耦合器空间光输出端和反射球之间形成F-P腔。
可选的,基于F-P腔的精细度理论公式,获得反射球的反射率;基于照射到反射球面上的平行光的半径,获得反射光的半径;基于所述反射光的半径,获得对应的反射球的半径;基于所述反射球的反射率、半径,将所述扩束透镜与所述反射球同轴放置,构建低精细度F-P腔。
可选的,所述激光束由反射球反射回所述扩束透镜后,经过2×1耦合器进入光谱仪;基于所述光谱仪,获取经过所述F-P腔的干涉谱,所述干涉谱为正弦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41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