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31969.0 | 申请日: | 2022-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5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严明;聂志斌;刘学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14;C22C38/60;B21B1/18;B22D11/00;C21C7/00;C21C7/06;C22C3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梁思慧 |
地址: | 5296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钛氮微 合金 hrb400e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包括如下质量比成分:C:0.21‑0.25%、Si:0.30‑0.45%、Mn:1.20‑1.40%、P:0.019‑0.045%、S:0.018‑0.045%、Ti:0.008‑0.018%、N:0.005‑0.009%、Fe:96.5%‑97.5%;本发明采用钛氮微合金化取代传统钒氮微合金化,合理控制钛的含量和调整钛氮合金加入方式,吹氩站保证软吹时间、连铸采用高拉速保护渣、结晶器开启电磁搅拌、优化配水工艺、长水口保护浇铸等措施,有效解决加钛后钛的收得率低难题,连铸钢水黏度大、可浇性差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盘螺为线材,盘螺顾名思义就是像线材一样盘在一起的螺纹钢,它和普通线材的打捆方式相同,不过使用的时候需要调直,一般市面上盘螺以6.5-8.0-10-12-14居多,都是建筑用钢材,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就是在HRB400E盘螺的生产中,向钢包中添加钛氮合金,完全替代钒氮合金,降低合金成本,使用钛氮合金微合金化提高HRB400E盘螺力学性能;
钛氮合金中,钛是化学上极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它和氮、氧、碳都有极强的亲和力,与硫的亲和力比铁强,因此,钛极易与钢水中的氧、硫、氮等元素反应,降低钛元素收得率,若在转炉出钢过程中加入钛氮合金,由于钢水未完全脱氧,钢水氧化性强,钛大量被氧化,收得率极低,无法正常使用,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该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及其生产方法有效解决加钛后钛的收得率低难题,连铸钢水黏度大、可浇性差难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包括如下质量比成分:C:0.21-0.25%、Si:0.30-0.45%、Mn:1.20-1.40%、P:0.019-0.045%、S:0.018-0.045%、Ti:0.008-0.018%、N:0.005-0.009%、Fe:96.5%-97.5%。
进一步改进在于:包括如下质量比成分:C:0.22%、Si:0.39%、Mn:1.30%、P:0.035%、S:0.028%、Ti:0.01%、N:0.0073%、Fe:97%。
一种钛氮微合金化HRB400E盘螺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转炉采用高拉碳,控制终点出钢碳的含量;
步骤二:采用硅铝钡、硅钙钡复合脱氧剂强脱氧,在出钢时加入钢包;
步骤三:出钢1/4时开始加入硅铁、硅锰、增碳剂,出钢3/4时全部合金加完;
步骤四:转炉出钢完毕后,钢水罐进入吹氩站,在吹氩站利用合金下料筒加入钛氮合金,将钛氮合金投入到被氩气吹开的钢包裸露钢水处;
步骤五:浇铸时,连铸大包和中间包采用长水口保护浇铸,连铸采用高拉速碱性保护渣,并开启结晶器电磁搅拌;
步骤六:将钢坯热送进加热炉加热,然后轧制吐丝获得成品。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控制终点出钢碳的含量为0.05-0.18%。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准备硅铝钡0.15-0.35kg/t、硅钙钡0.10-0.15kg/t在转炉出钢时加入钢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出钢前,对转炉出钢口维护,并定期更换,出钢时,采用挡渣工艺出钢,把下渣量控制在50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319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