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13727.9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35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郑成斌;吴东锡;赵完济;金载然;朴南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张微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包括:阀,被构造成控制流入内部的冷却剂的流动;电气部件冷却装置,包括连接到阀的冷却剂管路,以及设置在冷却剂管路中的散热器和第一泵,并被构造成使冷却剂在冷却剂管路中循环以冷却设置在冷却剂管路中的至少一个电气部件;电池冷却装置;内部加热装置;内部冷却装置;集中能量装置,通过阀连接到内部加热装置,连接至所述第二连接管路,并被构造成通过使在制冷剂管路中循环的制冷剂的冷凝和蒸发期间产生的热能与通过阀的操作而流入的冷却剂进行热交换来控制冷却剂的温度;和制冷器,其中,电池冷却剂管路能够通过连接电池冷却剂管路和第一连接管路的电池冷却剂连接管路选择性地连接到第一连接管路。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1年12月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21-0173119的优先权益,出于所有目的,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更具体涉及以下这种用于车辆的热泵系统,其选择性地使用制冷剂与冷却剂在其中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器(chiller)来调节电池模块的温度,并且选择性地使用高温冷却剂和低温冷却剂来冷却或加热车辆内部。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装置,用以使制冷剂循环来加热或冷却车辆内部。
无论外部温度如何变化都能够将车辆内部保持在适当的温度以保持舒适内部环境的空调装置,被构造成在通过压缩机的驱动而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接收器干燥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循环到压缩机的过程中,通过蒸发器的热交换来加热或冷却车辆的内部。
也就是说,在夏季冷却(制冷)模式下的空调装置中,从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气相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冷凝,流经接收器干燥器和膨胀阀,然后通过蒸发器的蒸发,从而降低内部的温度和湿度。
最近,随着人们对能源效率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需要开发一种基本上取代内燃机车辆的环境友好型车辆,环境友好型车辆通常分为使用燃料电池或电力作为动力源驱动的电动车辆和使用发动机和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
这些环境友好型车辆中的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与一般车辆的空调装置不同,其不使用单独的加热器,并且环境友好型车辆中所使用的空调装置通常称为热泵系统。
同时,电动车辆通过将氧和氢之间的化学反应能转化为电能来产生驱动力。在该方法中,由燃料电池中的化学反应产生热能。因此,为了确保燃料电池的性能,必须有效地去除所产生的热量。
此外,混合动力车辆通过使用从上述燃料电池或电池供应的电力,以及由普通燃料运行的发动机来驱动电机来产生驱动力。因此,应有效地去除从燃料电池或电池以及电机产生的热量,以确保电机的性能。
因此,在根据相关现有技术的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冷却装置和电池冷却装置应分别使用单独的闭合电路进行配置,以防止电机、电气部件和包括燃料电池在内的电池及热泵系统中产生热量。
因此,存在的缺点在于,设置在车辆前部的冷却模块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并且在狭窄空间中向热泵系统供应制冷剂或冷却剂的连接管、冷却装置和电池冷却装置的布局会变得复杂。
此外,由于用于根据车辆状态来加热或冷却电池的电池冷却系统是单独设置的,以使电池表现出最佳性能,因此使用了多个用于将各个连接管彼此连接的阀,并且由于这些阀的频繁打开或关闭操作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被传递到车辆的内部,从而使乘坐舒适性劣化。
此外,当加热车辆内部时,存在以下缺点:由于缺乏热源,加热性能劣化,电加热器的使用增加了电力消耗,并且压缩机的电力消耗增加。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包含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一般背景的理解,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任何形式的建议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137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